【編者按】“中國自主汽車技術與產品成果展”于7月15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開幕。本次展會以“打造中國自主汽車的專屬展示平臺,推動中國自主汽車與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為目標。
徐秉金:現在我們坐在這里來探討中國的汽車工業在自主發展道路上,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如何向前再進一步。大家知道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經過五十多年的歷史,從1953年7月15號長城第一汽車廠破土奠基到1956年誕生的第一輛四個輪子的車,結束了中國汽車從無到有的問題。這段時間算起來有50年了,作為稱職的小轎車來看,我們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回顧歷史可以知道第一輛中國產的小轎車,是1958年一汽生產的東風牌小轎車。但是這個車只是作為洋車,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發展狀況大家可想而知。50年代,毛主席在1958年2月份視察一汽的時候,跟一汽姚濱同志說了一句話,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坐上中國制造的汽車。一汽聽了毛主席這句話,有了極大的鼓舞。當時利用全國的力量,從上海、西安各地調很多技術工程人員來攻關,終于在1958年5月份制造出了第一輛"東風",8月份造出第一輛乘用車。
1958年我們建國周年紀念的時候,第一輛敞篷車是一汽轎車。中國的汽車工業,在50年代已經做起來了。為什么現在來搞全國匯報展呢?我們要回顧和總結過去,因為過去我們走了一個彎路。大家都知道,50年代國民經濟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時候,國家一窮二白,加上困難時期,加上十年文化大動蕩,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困難,開始有一汽,后來有二汽。真正轎車起步是1987年,中央把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納入議事日程,在這之后,1978年8月份,當時我們國家搞汽車工業最早的時候,國務院確定搞三大三小,我們走過的路,現在回過頭看,汽車工業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從1978年真正轎車起步到現在,汽車工業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從一汽當時確定的三大三小,一汽,二汽、上汽,包括長安,天津夏歷,在三大發展過程中,我們現在街上跑的車,我們合資品牌的汽車不在少數。從去年統計數字看汽車年產量達到1360萬輛,今年上半年得到消息已經達到八百萬輛,汽車漲勢非常快。但是1300多萬輛汽車當中有多少知識產權屬于我們自己的呢?我粗料算了一筆帳,以07年的基數為準,從這個基數推到現在,在1300多年汽車當中,真正屬于知識產權,屬于自己的大概不到30%,也就是30%左右。
這個問題說明大部分街上跑的車,它的知識產權都是屬于合資品牌大企業,但是這些年來搞了這么大的規模,確實也做出很大的貢獻,汽車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的自主汽車產品在發展過程當中,還跟國際大品牌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我們這一次經過兩年的時間,就想搞這么一次展覽會,叫成果匯報展,提供給我們國人,給大家匯報,看看我們發展到什么程度。
昨天到展覽會看了一下,給我感覺很興奮,我們看到自主汽車產品匯聚在一起的壯觀場景。上汽當時是三大三小里三大當中主要的合資企業,上汽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自主創新,或者研究開發做了很大的功夫,我認為合資品牌在當時確定三大三小總的目標這個原則之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逐步國產化,上汽在大企業品牌里面一直走在前頭。再一個天津的夏歷,也是在自己開發基礎上,白手起家自己干。包括沈陽金杯,包括廣東本田研制開發混合動力車等等,還有包括長安,這些企業都來了,都把產品拿在這兒了。但是我們原來寄希望搞這個成果匯報展的初期,我們當時定位,我們國家幾個自主的主要企業,一個是奇瑞,一個是比亞迪,比亞迪是我們在能源汽車領域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大家可能會問今天怎么吉利怎么沒有來?吉利我們請他們來了,他們也答應來了,而且正式報名辦的手續,我們做了會刊以后,廣告也做了,后來突然得到通知他們不來了。我們再三爭取,可能他們工作很忙,事情比較多,因為他們是收購了沃爾沃,沃爾沃是國際大品牌了。給我一個感覺,是不是國際大品牌跟我們自主品牌為伍是不是有點掉價,來不來沒關系,但是我們企業誠信比任何企業都做得好。從研討會進一步探討我們自主汽車在今后發展中,我們怎么做,大家共同獻計獻策。(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