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以來,國內股市屢創新低,令投資者損失慘重;而以往紅紅火火的房地產市場,也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風雨飄搖"。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開始尋找其他穩健的投資渠道,信托理財漸漸地"脫穎而出"。
為了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需求,也為了規避監管部門愈來愈強的調控風暴,上半年我國信托理財的創新模式不斷出現。這其中,既有對原先投資方式的改進,也不乏全新的創舉。隨著國內信托市場的擴容,今后投資者可選擇的信托產品種類也將愈加豐富
另類信托:關注文化產業投資
除了這些"明星產品"的老瓶換新酒,很多全新的信托模式也出現在上半年的信托理財市場上,而文化產業成為關注度最高的新領域。比如,國投信托推出的國投飛龍藝術品基金·保利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以及北京出現的版權信托。
國投信托已經是第二次推出投資藝術品的信托產品了。這款"飛龍藝術品基金·保利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預期募集的最低規模為3000萬元,信托期限為18個月,收益為浮動類型。它主要投資于藝術品市場,由受托人具體負責藝術品投資事務,通過藝術品投資組合,在盡可能地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為投資者提供分享藝術品價值增長的收益。
藝術品投資是近期國內理財市場上的"新秀",但由于對管理人的資產管理能力具有高要求,再加上該行業在國內發展尚未成熟,因此目前少有信托公司涉足。國投信托可謂是業內藝術品投資信托的"吃螃蟹者",在產品的設計上也有不少獨到之處。首先,信托資金主要用于購買數名著名畫家知名畫作的收益權,這與以往畫作的所有權相比有著很大的區別。其次,這個信托還設有回購協議以規避藝術品價格波動過大的風險,這樣即使在金融危機等影響下,藝術品價格可能會出現大跌的狀況,但其仍能有效地增加投資的安全系數。
除了為投資者提高更具吸引力的藝術投資模式,幫助文化企業獲得發展所需資金顯然對行業的推動作用更勝一籌。一直以來,中小文化創意企業貸款是讓金融機構感到頭疼的難題。其融資的瓶頸在于:企業的無形資產評估困難,行業內缺乏有實力的擔保人,難以給金融機構以足夠的信心。5月8日,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啟動,該平臺推出的版權信托融資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據介紹,北京版權產業融資平臺一期授信額度為12億元,由國家開發銀行、北京銀行、中信信托、北京東方文化資產經營公司四方出資共建,通過版權信托的金融創新模式,為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版權企業提供獲取資金的窗口。北京東方文化資產經營公司總會計師黃向明透露,后期將聯合更多商業銀行,不斷擴大融資規模。他表示,以往,擁有自主版權的文化創意公司拿著版權等無形資產做抵押物去貸款時,很難說服銀行,銀行即使放款,通常也會伴有實物資產的抵押。但當信托公司介入后,文化創意公司把作品版權信托給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以這部分信托資產做抵押物,協助申請貸款。由于在資金出現問題時,信托公司對信托資產有全權處置權,便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也降低了貸款的門檻。
專家表示,版權信托無疑是信托行業的一個重大創新,它使得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資產也能成為融資擔保方式的一種,對我國企業特別是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是個很好的動力。而另一方面,版權信托能加強銀信合作中信托公司的主導地位。銀信合作進行融資不再是銀行的客戶銀行的資金,而需要信托公司先做無形資產的資產評估,并進行風險控制等。并且如果版權融資能發展壯大,雖然都是中小企業單個融資規模不大,但是整體而言,發展潛力巨大。(新浪 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