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0年(第七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在北京揭曉,涉及26個行業的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0個品牌展示在公眾面前。這一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元之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擔當主評的品牌榜,將中國各行各業領頭羊涵蓋其中,同時,也從品牌角度為公眾展示了我國經濟布局和企業實力構成。
新貴――依托知識產權
此份排行榜基于財務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和品牌強度分析。中國移動以1290.71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位居本年度最具價值品牌榜首,排位前5名的還有國家電網、工商銀行、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國人壽,其后依次為中國航天、中國中化、海爾、中石油和長虹。位于前十的企業主營業務涉及面較廣,除通信、能源、金融、航天、石油化工這些涉及國家命脈的傳統強勢企業外,海爾集團和長虹集團兩個家電企業的入圍,也別具意味。家電企業作為制造業的代表,其品牌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馮曉青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制造業一直重視品牌戰略,此次海爾入圍品牌榜前十名,與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緊密相關,作為全國第一家設立知識產權辦公室的企業,海爾一貫重視品牌的經營和技術的研發。長虹的入圍也得益于企業對品牌的培植及品牌形象的維護。作為家電企業,要走高端品牌,固然需要有很好的品牌信譽度來支撐,但先進的技術加之科學的法律保護才是發展的根本。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 (第13名)、清華同方(第16名)、華為(第19名)、中興通訊(第39名)、方正(第69名)、用友(第95名)。 其中,中興通訊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09年的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企業前兩位。馮曉青表示,這些位于品牌榜前列的企業大多是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例如華為,一直重視知識產權戰略以及品牌核心價值的打造。2008年之前,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2009年,華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排名全球第二。
差距――尚需提升品牌
在來自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傳媒、信息技術等在內的26個相關行業的品牌入選名單中,食品飲料業有76個品牌入選。今年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行業分別是紡織服裝業和傳媒業,分別有53個、46個品牌入選。而信息技術類僅有25家企業上榜,位于行業類第6位。這意味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整體的品牌發展還有較大空間。
羅伯特蒙代爾和他的團隊表示,自2004年發布第一份《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報告》以來,7年中,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品牌意識逐年提高,過去只有制造商認識到品牌的價值,現在傳媒業、金融業、零售業都在加強品牌建設。
對此,馮曉青認為,近年來,我國企業對品牌的重視度有所提高,最近4年來,食品飲料業一直居入選品牌數的行業榜首,反映出與公眾關系聯系最密切的產品尤為重視品牌形象。因為這類產品替代性強,如果沒有通過市場檢驗而建立起品牌形象,就沒有消費者的認可。反之,品牌形象好,則能形成一種無形的市場競爭力。
對高科技企業品牌上榜數目相對較少的現象,馮曉青表示,要形成知名的高科技、研究型企業,需要一個發展過程,也意味著高新技術企業有著更多的發展空間。我國大力進行經濟結構轉型、提出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目標,有利于提高高新技術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也會促進品牌的提升。
據悉,根據入選品牌影響力范圍大小分為地區性、全國性和世界性品牌,此次入選者中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有18個;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品牌達到453個;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品牌有29個,數量和去年持平。
我國目前在世界知名的品牌較少,馮曉青認為,這和我國整體經濟、科技實力還不夠強有關,在國際上要樹立一個品牌需要一個過程。未來世界的知名品牌中,應該是高科技、以知識產權立足的企業占主體。羅伯特蒙代爾認為,中國現在最大的競爭力是制造業發達,中國應以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打造出更多的“中國名牌”。(知識產權報 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