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下稱《綱要》)。在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能力方面,《綱要》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體系。引導企業在研究開發立項及開展經營活動前進行知識產權信息檢索。支持企業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提高把創新成果轉變為知識產權的能力。支持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境外取得知識產權。引導企業改進競爭模式,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支持企業打造知名品牌。
自2008年以來,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增速明顯。2009年,在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比重達到51.6%。2009年,國內企業提交了11.8257萬件發明專利申請,比2008年的9.5619萬件增長23.7%,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68.7%;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授權為3.216萬件,比上年的2.2493萬件增長了43%,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61.5%。
2009年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比上年下降了10.3%,這是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量近10年來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國外來華發明專利申請的質量卻有所提高,在電氣電能、電信、計算機技術、光學及音像技術等5個方面仍然在質量上保持較為領先的地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新明
國家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的目的在于從一個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未來發展。有高度有遠見的未雨綢繆,方能讓中國的發展道路走得更為穩健。2009年,我國經濟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面臨嚴峻的經濟形勢,各級政府依照《綱要》要求,大力培育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經驗表明,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抵御危機。因此,作為創新主體的中國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掌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們已經欣喜地看到中國的企業正在逐步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主體。在今后的歷史進程中,創新成果將主要以知識產權的形式表現出來。知識產權成果的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知識產權制度作為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知識產權綜合能力作為國家的核心能力,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將更加顯現。
《綱要》頒布已經兩年,其實施業已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也由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轉變為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正處于關鍵階段,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必須從多方面注重其質量和效益的提高,以發揮知識產權制度的戰略作用,從而更為有力地為我國經濟發展中“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更強大的政策支持。(中國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