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這一年,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知識產權在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現。
我國專利和商標申請量繼續迅速增長,版權保護制度日趨完善,海關加大了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公安和文化部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更加深入,植物新品種保護狀況進展順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工作初見成效,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更加廣泛和深入。
一、中國政府進一步重視知識產權工作
這一年,國家領導人多次對知識產權工作發展作重要講話。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在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指出:“隨著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實施,要積極實施專利戰略,加快專利審批速度,通過提高我國原始性發明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增強我國科技、經濟的競爭能力。要強化知識產權管理,抓緊研究制訂具體政策和工作方案,提高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競爭力。”
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為“第一個世界知識產權日”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科技革命將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動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新世紀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我們愿意同世界各國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有利于推動各國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知識產權制度,為創造全人類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環境而努力奮斗。
2001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圍繞以“今天創造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個世界知識產權日,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宣傳和慶祝活動,在全國掀起了宣傳知識產權的新高潮,營造了尊重知識、保護知識產權,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社會氛圍。
2001年10月27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對我國《商標法》作了較大的修改,使其完全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管轄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商標法修正案》之前,商標局即著手與《商標法》配套的《商標法實施細則》的修改工作。《商標法》修改后,商標局抓緊《商標法實施細則》的修改工作。根據修改后的《商標法》的規定,逐條梳理,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將修改草案下發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征詢意見。在匯總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召開局務會議研究討論,并已上報國務院。
2001年10月27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歷時近三年的著作權法修改工作圓滿完成。著作權法經過修改由原來的56條增改為60條,改動的條款共有53條,修改范圍涉及著作權主體、客體、權利內容、限制、鄰接權、法律責任、集體管理組織等各個方面。
為適應我國目前集成電路產業的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并與TRIPS協議等國際條約的規定保持一致,國務院于2000年開始制定《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的準備工作。2001年3月28日,國務院召開第36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條例規范了保護的客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產生的條件、專有權的期限和內容、權利的限制和保護方式。
為保證《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的順利實施,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與實施細則于10月1日施行。
二、專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三種專利申請203,573件,比上年的170,682件,增長了32,891件,增長率為19.3%。共受理國際申請1,654件;受理國際申請檢索本1,574件,完成國際檢索報告1,467件;受理國際初步審查要求書682件,完成國際初步審查報告333件;進入中國國內階段的國際申請:發明19,027件,實用新型4件。
2001年專利申請的特點是:(1)從三種專利申請的數量來看,發明專利申請63,216件,同比增長22.2%;實用新型專利申請79,723件,同比增長15.9%;外觀設計專利申請60,647件,同比增長21.0%。(2)從國內外的構成來看,國內申請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為主,占81.9%;國外申請以發明專利為主,占到87.8%。(3)從國內外三種專利的構成來看,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占二分之一強,延續了往年增長較快的勢頭,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國內申請所占比重(90%以上)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
截至2001年12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累計受理專利申請1,370,010件。其中國內專利申請為1,138,554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83.1%,國外專利申請為231,456件,占專利申請總量的16.9%。
自199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成為PCT成員國,截至2001年12月31日,共受理國際申請3,421件;受理國際申請檢索本3,283件,完成國際檢索報告2,766件;受理國際初步審查要求書1,585件,完成國際初步審查報告1,031件;進入中國國內階段的國際申請:發明78,446件,實用新型23件。
截至2001年12月31日,來我國申請專利的國家和地區共有109個,向我國提出專利申請的國家和地區共有72個,新增加的國家有4個:巴林、哥斯達黎加、阿爾及利亞、伊拉克。申請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日本、美國、德國、韓國、法國、荷蘭、瑞士、瑞典、英國、意大利。
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發明專利權16,297件,比上年增長28.5%。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54,359件,比上年減少0.7%。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43,596件,比上年增長15.0%。
截至2001年12月31日,我局已累計授予專利權750,637件。2001年授予專利權114,252件,比上年的105,345件,增長8.5%。
2001年受理復審請求總量為616件,比2000年增加了61件,增長了11%。2001年受理的復審請求中涉及發明專利申請的有498件,占當年總請求量的80.8%。2001年全年復審請求審理結案625件。在做出書面決定案件中,經復審撤銷原審查部做出的審查決定的占當年結案總數的22.7%。
受理無效宣告請求1316件,比2000年增加了122件,增長了10.2%。受理的無效宣告請求中涉及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分別有75件、605件和636件。全年無效宣告請求審理結案1480件。在做出書面決定的案件中,專利權被宣告全部無效的占41.6 %;專利權被宣告部分無效的占9.7%;專利權被維持有效的占48.7%。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沿海開放城市和計劃單列市54個知識產權(專利)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977件,結案888件。受理案件中,侵權糾紛924件,權屬糾紛23件,其它糾紛30件;受理發明案件80件,實用新型426件,外觀設計471件。處理結案223件,調解結案487件,撤訴及其它178件。知識產權(專利)管理機關立案查處冒充專利413項。
從1985年至2001年底,各知識產權(專利)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7600件,結案6608件。
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62件,公告了29件。
三、商標保護工作成績可喜
2001年,我國的商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商標局共受理商品和服務商標申請270,417件,比2000年增加47,240件,是我國商標年申請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國內申請增長幅度較大,申請量達229,775件,比2000年增加48,058件,占總申請量的85%;國外申請23,234件,占總申請量的8.6%;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領土延伸申請17,408件,占總申請量的6.4%。從申請類別看,申請量較大的類別集中在第25類(服裝)、9類(電子)、30類(食品)、42類(餐飲、醫療、美容、計算機編程等)和5類(藥品)商品上,分別為36,955件、22,634件、16,676件、12,852件和11,707件。受理續展商標申請14,311件,受理異議商標申請5,999件,受理變更、轉讓、注銷、撤銷商標申請83,580件。受理證明商標申請49件,受理集體商標申請3件,受理特殊標志登記申請126件。全年受理各類商標申請374,485件。
這一年,商標局共審定商標139,014件,辦理變更注冊商標26,185件,辦理轉讓注冊商標27,692件,辦理續展注冊商標11,430件,注銷、撤銷注冊商標2,462件:辦理商標異議裁定3248件;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21,467件;辦理補證1,877件;核準證明商標23件,核準集體商標3件,核準特殊標志126件。全年共核準注冊商標202,839件。截至2001年底,我國的有效注冊商標達1,452,277件。
商標評審委員會共受理各類商標評審申請6214件,比2000年增加698件,增長12.65%。其中,駁回復審4189件,異議復審1077件,爭議裁定申請220件,撤銷注冊商標復審43件,撤銷注冊不當商標申請637件,轉讓、變更注冊不當商標申請14件,再評審34件。駁回各類申請104件,準予申請人撤案35件。
全國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41,163件,其中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22,813件,商標一般違法案件18,350件,收繳和消除商標違法標識2.5億件(套),收繳直接用于商標侵權的模具、印板和其他作案工具14,004件,銷毀侵權物品2227.74噸,罰款總額達2.1億元,責令侵權人賠償被侵權人經濟損失334.34萬元,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86件共88人。依法查處了老人頭鞋、“BIC”筆、“高露潔”牙膏、鱷魚服裝、“豐田”汽配、“朝陽”輪胎等重大商標侵權案件,切實保護了商標權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改善我國的市場經濟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1年,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的統一部署,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把整治商標印制行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堵源截流,集中力量,嚴厲打擊非法印制和買賣商標標識的行為,有力地凈化了商標印制市場,有效地從源頭上制止了商標侵權假冒行為的發生。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采取有力措施,把未取得《印制商標單位證書》擅自從事商標印制業務的行為、未經批準擅自印制煙草制品商標或人用藥品商標的行為和印制侵權假冒商標標識的行為作為檢查或整治的重點,對轄區內的印制企業進行全面檢查或專項整治,查處了一大批非法印制和買賣商標標識以及印制侵權假冒商標標識的違法行為。對非法印制商標標識行為頻繁的浙江蒼南縣、廣東中山市等重點地區,商標局直接組織、督導有關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進行重點清理,查處了一大批重大商標印制違法案件,使蒼南、中山等地的商標印制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僅蒼南縣工商局全年共出動檢查人員26127人次,檢查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58582戶,查處非法印制商標案件894起,搗毀非法印制商標窩點307個,查扣各類侵權假冒商標標識或包裝物2069萬只(套)、印刷機器392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30起32人。在對商標印制行業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的過程中,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本著查處與教育、規范與扶持相結合的方針,在嚴厲查處各類非法印制商標行為的同時,指導印制企業建立健全商標管理制度和商標印制業務臺帳,加強對商標印制管理人員的商標法律知識培訓,增強經營者的法制觀念和自律意識,提高了商標印制企業的商標法律意識。浙江、吉林、陜西等地結合商標監管模式的改革,強化工商所對印制企業的日常監管,將商標印制企業檔案納入基層工商所“經濟戶口”管理之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四、版權保護制度更加完善
2001年,全國各級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受理案件數量以及結案數量均比去年有所提高,共受理案件4416件,結案4306件,結案率為97.5%。其中處罰3607起,調解633起,移送司法機關66起。受理案件并結案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為廣西、湖南、江蘇、遼寧、四川。
全國各地方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共收繳各類盜版品6,175萬余件,其中查繳的盜版圖書1,223萬余冊,盜版音像制品3,692萬余盤,盜版電子出版物582萬余盤,盜版軟件412萬余張,其他各類盜版品264萬余件,收繳盜版品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為廣東、河南、北京、福建、山東。
2001年1月,國家版權局制定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的意見》,同時采取積極措施,加緊貫徹落實國務院于2000年6月發布的《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2001年6月28日,版權局、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在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中嚴厲打擊軟件盜版行為的通知》,并同時發布《關于禁止銷售盜版軟件的通告》。按照通知要求,各地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迅速出擊,開展了打擊盜版計算機軟件的集中行動。截至10月底,全國各地在此次集中行動中共收繳盜版計算機軟件200余萬張。8月29日,國家版權局、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信息產業部四部門聯合發出《關于政府部門應帶頭使用正版軟件的通知》,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率先垂范,帶頭使用正版軟件。
2001年,國家版權局不斷加強版權保護的宣傳工作力度。為紀念著作權法實施十周年,國家版權局于5月至7月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版權保護的宣傳活動。其中包括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版權保護公益廣告、印制版權保護公益宣傳海報以及發放宣傳版權保護的T恤衫等紀念品。
國家版權局繼續開展對版權貿易的指導工作。全國各出版社共引進圖書版權8,090項,輸出圖書版權677項,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其中引進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是北京、上海、遼寧、廣西、廣東;輸出數量較多的五個地區是北京、遼寧、浙江、四川、湖北。
全國各地版權行政管理機關繼續加強合同登記及作品自愿登記工作。全國版權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合同登記10,370份,作品自愿登記6,799件。作品自愿登記中包括美術攝影作品4,225件,文字作品1,339件。
五、海關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維護了進出口秩序
2001年,中國海關堅決貫徹國務院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加大了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的力度。同時,密切同司法機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配合,加強了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作關系,有效地遏制了進出口環節的侵權行為,維護了正常的進出口秩序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全國海關共查處各種進出口侵權貨物案件330起,總案值約1.349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7%和120%。其中,查處的進出口假冒商標貨物案件297件,占總案件數的90%,有效地打擊了進出口假冒貨物的不法行為。在海關采取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中,有116次保護了境內知識產權權利人,230次保護境外權利人。另外,海關總署共接收知識產權權利人803份備案申請,經審查核準了648個,同比增長34%。
海關總署多次會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優質品牌保護委員會組織了一系列鑒別產品的口岸培訓活動,提高了海關執法人員的執法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收到較好的效果。全年中,各地海關主動依職權查獲的進出口侵權貨物案件有266件,占總案件數的80%。5月份,寧波海關連續查獲侵犯“NIKE”、“LANCAST”、“BROOKS”等商標權的運動鞋20000余雙,價值人民幣43萬余元。7月和10月,寧波海關又先后查獲涉嫌侵犯“歐米加”等品牌的手表3000塊和侵犯“ROLEX”商標的31000塊手表。
各地海關充分利用情報和風險分析等技術手段,提高查獲侵權貨物的能力。2001年3月,廈門海關利用H986檢查系統先后查獲侵權運動鞋和罐頭案,案值約30萬元。7月,天津海關通過布控查獲了夾藏于舊家具中的假冒“OAKLEY”商標的太陽鏡3340副。
2001年底,深圳海關的皇崗、文錦渡口岸也陸續查獲了出口假冒“精工”等國際知名品牌手表案件。在海關查獲的160件紡織服裝鞋帽類的侵權案件中大部分涉及國內外的知名商標,如NIKE、ADIDAS、銀河等。2001年3月,廈門海關查獲侵犯NIKE、ADIDAS商標的出口服裝3.28萬件,案值約70萬元等。
各地海關采取有力措施,打擊走私盜版光盤的行為。2001年,共查緝走私盜版光盤約5000萬張,3月,江門海關查獲走私進口盜版光碟32.33萬張。9月,廣州海關銷毀了查獲的盜版VCD碟共12萬張。10月份,文錦渡海關查獲走私進口盜版光碟一批,案值586萬元。
各地海關在保護商標權的同時,也采取積極措施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2001年6月,拱北海關查獲侵犯專利權的水珠燈飾2600支,案值約40萬元;8月,寧波海關查獲10只集裝標箱的侵犯專利權的斜斷鋸13420臺,案值約260萬元。
2001年8月份,粵港海關再次聯手在深圳市皇崗、文錦渡、沙頭角、羅湖等口岸開展第19次保護知識產權聯合行動,共同打擊了粵港兩地侵犯知識產權及其他走私違法行為。
此外,為有效查處假冒注冊商標貨物的進出口案件,切實減輕商標權人的經濟負擔,根據《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各地海關采取了減收或者暫緩收取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保證金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音像市場知識產權保護狀況良好
2001年中國音像市場管理以“壓縮總量、調整結構、規范發展”為重點,大力整頓音像市場秩序,有效地遏制了走私、盜版音像制品泛濫的勢頭,促進了正版音像制品的生產與發行,正版音像制品發行量比往年增加10%以上。
按照國務院和文化部關于關閉音像制品集中經營場所要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公安、工商等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各地音像市場管理部門克服種種阻力和困難,于2001年底前全部關閉了非法音像制品泛濫的音像集中經營場所,全年共關閉216家。從1999年以來全國關閉音像制品集中經營場所和取締音像制品非法集散地共277家,吊銷許可證、停業和外遷經營單位8600多戶。
文化部分別在2001年2月、4月和10月三次發布查繳目錄,加大對走私和盜版活動的打擊力度,大力整頓音像市場秩序。為配合文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音像市場整頓規范方案》,文化部部署開展了自2001年10月開始的為期一個月的音像市場集中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經銷政治性非法音像制品的違法犯罪活動,查繳宣揚暴力、淫穢、邪教等內容的違禁音像制品和走私、盜版音像制品。12月2日,全國200多個城市集中銷毀非法音像制品1830余萬張。全年共銷毀約1億張。
重新審核登記音像經營單位,調整經營單位布局和結構,切實提高民族音像業的市場競爭力。湖北省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通過提高設立音像制品經營單位的資格條件,將音像制品的零售和出租店總量壓減30%以上。河北省經過半年時間對音像市場的專項治理,在壓縮總量、調整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音像經營單位由原來的1萬多家壓縮到3千家以下。
2001年3月,文化部發布《關于促進和規范音像制品連鎖經營的通知》,明確了開展音像連鎖經營的條件和審批辦法。它的出臺推動了各地連鎖經營活動的規范發展。上海市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三條統一規范、競爭互補的音像制品連鎖經營網絡。湖北省努力促進全省音像市場的建設和發展,規劃音像市場新格局,以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形式鼓勵和發展音像超市和連鎖、專營公司。山東省在治理整頓音像市場的同時,大力扶持音像專營單位,推進正版音像制品流通網絡的建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為正版音像制品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2001年9月,文化部部署開展了以“整頓市場秩序,發展音像產業”為主題的第三屆全國音像市場法制宣傳活動。文化部向全國印發了5種8萬張公益宣傳畫。各級音像管理部門積極響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為音像市場治理整頓工作創造了有利的工作環境,使打擊盜版、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日漸深入人心。
2001年12月25日,國務院修訂發布新的《音像制品管理條例》。該《條例》理順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音像制品行政管理體制,加強了對傳播內容的監管,擴大了市場準入范圍。加大了對違法經營行為的處罰力度。新《條例》的實施對規范和繁榮音像市場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給音像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新的機遇。
七、公安機關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成績顯著
2001年,全國公安機關統一部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認真組織開展了整頓規范音像制品市場、計算機軟件市場和印刷業市場秩序等多個專項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全年公安機關共查破制黃販黃、侵權盜版案件3.97萬余起,抓獲涉案人員5.14萬余名,收繳盜版、淫穢光盤1.19億余張,盜版、淫穢出版物4520萬余冊。
各地公安機關查處了一大批無證照經營或存在嚴重違法違規經營活動的印刷廠點。據北京、河北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完全統計,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取締無證、證照不全或存在嚴重違法違規經營問題的印刷廠點2380多家,收繳印刷設施400余套,收繳非法印刷品73萬余冊。3月26日,上海市公安機關一舉查獲了2處由外來人員非法經營的印刷廠,收繳印刷機、手工絲網印刷器14臺。9月11日,廣東省臺山市公安機關在該市三合鎮一農場內查獲了2條非法光盤生產線及一批光盤成品和原材料。
據統計,2001年公安機關又查獲非法光盤生產線15條,使全國查獲的非法光盤生產線總數已達到126條。
自2001年8月起,北京市對全市的出版物市場進行了清理,重點打擊制販有嚴重政治問題非法出版物及盜版、淫穢光盤的違法犯罪活動,使非法出版物數量大為減少;湖北省針對中小學教輔讀物市場混亂的狀況, 開展了教輔讀物市場專項治理;湖南省按照要求,取締了邵東興華書刊音像市場,對岳陽、長沙兩地的出版物市場進行了集中整治。據不完全統計,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查封取締非法出版物集散地和有嚴重違法經營活動的市場1480多處,取締無證照出版物經營攤點近8萬個。
2001年9月12日,天津市公安機關通過強化重點部位檢查,在該市西青區李七莊等地連續打掉4個經營、存放非法光盤的窩點,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員,收繳盜版光盤22萬余張。9月1日和16日,廣東省廣州市公安機關根據線索,查破了一起利用民航班機販運盜版光盤的案件,并進一步破獲了以香港人陳某為首的制販盜版光盤犯罪團伙,先后收繳盜版光盤459萬余張,抓獲犯罪嫌疑人10余名。
各地公安機關加大了對“掃黃”“打非”大要案件的查處力度,2001年8月以來在江西、河南等地公安機關的大力配合下,北京市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了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著名漫畫集《丁丁歷險記》盜版案,收繳盜版《丁丁歷險記》3000余冊,主要犯罪嫌疑人員鐘自仁等已被刑事拘留。經上海、江蘇、山東、陜西等地公安機關共同努力,《辭海》盜版案、《大學英語》盜版案等大要案件也相繼告破,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八、植物新品種保護進展順利
截至2001年12月31日,農業部共受理品種權申請454件,其中,玉米、水稻、大豆、普通小麥等大田作物申請422件,占申請總量的93%;大白菜、馬鈴薯、辣椒等蔬菜申請21件,牧草、果樹和花卉11件。來自韓國、荷蘭、日本等外國的品種權申請7件。在品種權申請總量中,2001年申請227件,占總申請量的50%,是去年的2倍。申請數量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經審查批準,截至2001年年底,農業部共授予品種權49件。
截至2001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受理國內品種權申請172件,其中授權43件。來自法國、荷蘭、德國等外國的申請6件,其中授權5件。
據對農業部23個單位的102個已授予品種權或已申請品種權的實施情況初步調查,品種權實施已初見成效,共銷售授予品種種子13908萬公斤,推廣面積達8376.4萬畝,獲得收入6918萬元人民幣。從實施方式看,以自己實施為主(占56.4%),許可實施、轉讓實施及合作實施為輔。
據對吉林省農科院、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農業大學等三個單位的統計,共向人民法院起訴品種權侵權案件20起。其中結案15起,全部勝訴,并獲得相應經濟補嘗。品種權人依法維權的意識日益加強。
2001年2月,農業部第45號令發布了《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審理規定》,組建了由行政、科研、教學等單位人員組成的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農業部第46號令發布了第三批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包括蘭屬、百合屬、鶴望蘭屬和補血草屬4種植物,使受保護的農業植物屬和種達到23個。
國家林業局已公布兩批共24個屬(種)的保護名錄。根據新品種申請的情況和逐步實施的原則,并組織專家制定楊樹、牡丹新品種測試指南(技術標準),同時還開展植物新品種測試技術和測試方法的研究。農業部組織研制了42種植物新品種測試指南,建立了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并為14個分中心添置了急需的儀器設備,使農業植物新品種測試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林業局成立了8個植物新品種測試機構,使林業植物新品種的測試工作有了組織保證。
2001年,農業部組織了第三次農業植物品種權代理人考試,有42個取得了代理人資格,農業植物品種權代理人數已達到102名。國家林業局對100多名新品種代理人進行了培訓和考試,并在組織申報、認真考察的基礎上,批準成立了4家代理機構,使植物新品種保護機構基本健全,形成了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
九、廣泛深入開展國際交流活動
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外交部(駐日內瓦使團)、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版權局等有關部門組團,出席WIPO成員國大會第36屆系列會議。國家知識產權局王景川局長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就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取得的成績,以及我國對當前國際知識產權領域的重大問題的看法作了重要發言,闡明了我國的原則和立場。
2001年9月10日至13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王景川局長率團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首次中日韓三局局長政策對話會議。此次會議是21世紀東亞區域知識產權領域的一次重要的區域合作會議,其目的是在原有的多邊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中日韓之間的合作范圍。
200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代表團分別訪問了德國專利商標局、瑞典專利與注冊署、瑞士知識產權局、歐洲專利局、英國專利局、法國工業產權局、克羅地亞國家知識產權局、日本特許廳、韓國知識產權局、新加坡知識產權局、泰國知識產權廳、澳大利亞知識產權局、新西蘭知識產權局、土耳其專利局以及WIPO等,宣傳了我國新修改的專利法和我專利工作的成績,為進一步開拓國際知識產權領域合作的新局面創造了條件。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接待了歐洲專利局、西班牙專利與商標局、德國專利與商標局、奧地利專利局、日本特許廳等的代表團,繼續發展了與這些國家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合作關系。6月10日至1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與WIPO合作,聯合在北京和上海舉辦知識產權執法高級研討班,國內外共計250人參會。
2001年3月12日至1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侯林局長前往日本出席第四次中日商標首腦會議,并與日本特許廳長官及川耕造就雙方商標工作情況、我國《商標法》修改、馳名商標保護、商標行政執法、人才交流合作計劃等進行了交流和磋商,并簽署了會談紀要。5月4日至21日,商標評審委員會副主任曹中強赴美國舊金山出席國際商標協會第123屆年會,并在“中國的商標保護──法律與實踐”專題研討會上作了演講,宣傳我國的商標評審制度。
2001年7月10日至12日,應商標局的邀請,法國工業產權局局長昂格爾先生率團來華參加第15次中法商標工作組會議。商標局局長侯林與昂格爾先生就商標領域的國際問題、國內立法和兩局的活動情況交換了意見,并對2001至2002年度的合作計劃進行了磋商。
2001年3月27日至29日,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廣州聯合舉辦“關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WCT)》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WPPT)》及其對版權產業影響的亞太地區研討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給研討會發來賀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卡斯特羅先生、國家版權局局長石宗源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盟以及美國、日本、馬來西亞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著名知識產權專家在研討會上發言。亞太28個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代表和中方代表共150余人參加研討會。9月4日至6日,國家版權局與中國-歐盟知識產權合作項目辦公室在京聯合舉辦版權集體管理研討會。來自意大利、比利時、德國、歐洲等國和地區的代表,以及中國上海市版權局、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代表在研討會上做了發言。來自國內地方版權局、相關行業協會的代表以及部分從事知識產權訴訟代理的律師等近80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2001年7月23至26日,由國際植物新品種聯盟(UPOV)主辦,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協辦的“亞洲地區植物新品種保護技術協調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UPOV辦公室及其成員國、亞洲有關國家、中國農林系統代表共1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國外代表29名,分別來自UPOV、國際水稻研究所、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法國、澳大利亞、美國等15個國家或國際組織。本次會議重點交流了各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進展,研討了新品種審查、測試技術標準以及新品種測試的國際合作等事宜。UPOV副秘書長認為:中國政府對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高度重視且《條例》實施進展順利,為亞洲各國樹立了榜樣,對推動亞洲地區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深入發展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次會議還就有關新品種測試技術問題達成了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