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助力“飛天” 數字轉型再塑敦煌——甘肅省敦煌研究院版權管理新模式賦能數字文物開放共享
今年5月底,“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在甘肅敦煌發布,集納國內外多家機構收藏的莫高窟藏經洞文物數字資源,收錄文物目錄7.46萬余條,打造了一所貫通敦煌千年的數字圖書館。通過文物數字資源共享和智能支持,該平臺旨在吸引更多學者投身于敦煌及絲綢之路相關研究,更大力度推動敦煌文化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發展繁榮優秀傳統文化,既強調本真保護,也要求活態傳承。
30多年來,敦煌研究院積極探索以數字化開發托舉敦煌石窟文化這顆“西部明珠”。
從研發構建石窟文物數字化技術體系、形成類型豐富的石窟文物數字資源,到建立健全文物數字資源版權確權、授權運營、安全監管全鏈條貫通的管理體系,敦煌研究院堅持深耕數字賦能和知識產權護航,推動石窟文化在高水平創新創造和開放共享中永駐芳華。
敦煌石窟文物數字資源授權利用成果 敦煌研究院供圖
“這些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探索以數字化手段建立新型文物資源,目前形成的石窟文物數字資源涵蓋高保真文物數字化圖像、三維重建數字資源、文物二維及視聽創意作品、文物數字資源展示資源庫與平臺等多種類型,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提及這些重要成果,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如何在基于知識產權的“穩定秩序”下用好用足文物數字資源,同樣是敦煌研究院下大力氣布局完善的一項工作。
據介紹,敦煌研究院先后承擔了多級部署的“文物數字資源知識產權確權及授權管理體系構建研究”“文物數字資源確權與利用機制研究”等項目,經充分研究論證,確立實施文物數字資源分級分類確權管理。比如,高保真文物數字化圖像可以認定為攝影作品或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三維重建數字資源可以認定為圖形作品或模型作品;文物視聽創意作品應屬視聽作品。
敦煌研究院在對文物數字資源按作品性質分類確權的基礎上,形成了包括登記確權、合同確認、區塊鏈存證在內的版權保護體系。截至目前,其擁有28件軟件著作權、74個洞窟攝影作品著作權,對3.07萬份文物數字資源完成區塊鏈存證,對文物數字版權資產實現有效管理。
在確權體系基礎上,敦煌研究院通過場景化應用將版權價值轉化為社會價值。
為了聯合更多力量充分實現石窟文物數字資源的活化利用,敦煌研究院制定了文物數字資源對外授權系列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文物價值為導向的授權運營監修流程,以及分類定價、按貢獻分配的版權收益分配模式,大力探索“文物+旅游”“文物+教育”“文物+創意”“文物+體驗”等跨界融合發展模式,涌現出大量呈現時代風尚的文化產品。
“特別是2022年底,我們打造發布了‘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綜合運用區塊鏈技術和云端管理,一舉實現文物數字版權資產的授權使用可追溯、可查證、可管控,有力助推構建良性共享、共創生態。”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累計訪問量超過600萬人次,下載量約4.7萬個/幅。
插上數字化的翅膀,沿著知識產權指引的軌跡,敦煌石窟文化正加速飛越鳴沙山麓,飛入“尋常百姓家”——“飛天專題游”利用華為河圖平臺打造超感知影像,以“飛天”在不同朝代的演變歷程為主線,讓游客在“虛實”融合中領略敦煌石窟的藝術魅力;“尋境敦煌”借助騰訊游戲科技能力,依托敦煌虛擬漫游數字資源,1:1高精度立體還原洞窟,使游客能夠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點亮莫高窟”在線重現千年前敦煌人流如織的點燈夜景,使敦煌之美化為指尖藝術;《敦煌日歷》以一日一圖結合專家解讀的形式展現敦煌文化藝術,讓讀者對敦煌文化的喜愛融入日常……
“我們將持續構建適應文物特質、引領文物數字資源創新應用、保障文物數字資源安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堅持價值導向、品質授權、安全監管、效益兼顧,更好推動敦煌文物資源實現全民共享,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敦煌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李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