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民間文藝 傳承民族文化——貴州省推進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助力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城北新區體育館內,“村超”賽事重啟。伴隨著火熱賽事,“村超”文創衍生品和苗繡、蠟染、手織布等非遺產品也銷量如虹。近年來,貴州省大力推進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助力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貴州省實際的特色民間文藝版權保護之路,相關做法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
近年來,貴州省緊緊抓住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點,充分運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積極開發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成為一種“新時尚”;持續開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推進國家民族民間文化版權貿易基地(西南)建設。
近年來,貴州省致力于提升民間文藝版權服務能力,依托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優勢,建立了“貴州省版權登記平臺”,引入區塊鏈技術,為民族民間文藝創作者提供快捷、高效、安全的版權登記服務。2020年至2024年連續5年組織開展民族民間文藝版權保護服務工程、紅色版權保護行動,深入全省9個市州的70多個縣(市、區)開展上門服務。截至目前,貴州省已經設立了15家版權服務工作站、5家貿易基地分中心,打通民間文藝版權服務“最后一公里”。
貴州省常態化組織直播帶貨、云展覽、故事分享會、版權保護會客廳等活動,借助文博會、書博會、版博會等文化交流平臺,著力打造“貴版流金”版權工作品牌。同時,貴州省持續推動苗繡、蠟染、銀飾等民間文藝作品亮相國際展會,進一步提升民間文藝作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貴州省以苗疆故事博物館建設為抓手,深入挖掘貴州獨特的苗族刺繡資源,系統化整理提煉苗繡中的版權元素;圍繞紅色文化、陽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開展“四大文化工程”,圍繞打造“黃小西”“村超”“村 BA”“紅飄帶”等重點文旅 IP,持續加大民間文藝整理提煉力度,不斷豐富民間文藝版權內容。
近年來,貴州省以國家民族民間文化版權貿易基地(西南)建設為切入口,有效打通與沿海發達地區輕工制造企業的合作渠道,初步形成“多方聯動、共建共享、渠道通暢”的民間文藝版權轉化路徑。截至目前,貴州省累計登記特色民間文藝作品6萬余件;開展版權知識宣講、登記培訓280余場,服務民間文創企業和個人工作室4300余家;整理收錄苗繡、蠟染、銀飾、漆器、繪畫等優秀民間文藝精品作品4萬余件,建設“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作品版權資源數據庫”,形成貴州民間文創企業和個人情況表,摸清“家底”、聚合資源,為后續轉化夯實了基礎。
由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村BA”: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臺盤村鄉村振興故事》一書入選“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叢書”,英文版即將出版發行;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這就是“村 BA”》將由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正式推出……推進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一系列務實舉措之下,貴州省的民間文藝作品影響力持續增強,一大批相關企業在版權交易方面達成實質性合作,助力民間文藝與文創產品有機融合,實現版權對外輸出。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整合人、財、物三方面資源,夯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基礎,進一步激活民間文藝的版權價值,做優做強版權貿易,在更大舞臺上充分展示貴州省的多彩民族文化,讓民間文藝走出國門,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魅力。”貴州省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李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