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影视,日韩伦理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亚洲欧洲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牛牛

國家林草局科技中心(新品辦)解讀《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2025/6/27 10:26:08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4月18日,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于6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修訂是落實《種子法》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種業振興的關鍵舉措。近日,國家林草局科技發展中心(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采訪,解讀《條例》修訂亮點、宣貫實施等工作安排及我國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發展歷程與成效。

  問:此次修訂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中,主要突出了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的哪些亮點和特色?

  答:一是擴大保護范圍。將保護范圍由繁殖材料擴展到收獲材料,對無性繁殖品種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林業植物育種較多采用無性繁殖方式,收獲材料常被間接用于繁殖,保護范圍延伸至收獲材料后,品種權人可直接對未經許可銷售、儲存或使用收獲材料的行為追責,解決了此前因繁殖材料與收獲材料界限模糊導致的維權障礙,減少了品種權人的維權成本。

  二是延長品種權的保護期限。將木本、藤本植物的保護期限由20年延長到25年,其他植物由15年延長到20年。林草植物新品種主要涉及林木、竹類、經濟林樹種、觀賞植物、草種等,多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長周期通常10年以上,測試審查周期也較長,延長木本、藤本植物保護期有助于保障長周期育種的權益回報,激勵育種人對多年生植物的研發投入。

  三是縮短初步審查期限,將品種權初步審查期限由原來的6個月縮短到3個月,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3個月,進一步要求審查機關提高審查效率。初步審查是品種權申請的關鍵環節,按照《條例》規定,品種權人享有初步審查合格公告至授權期間追償權利。

  四是加大懲處力度。針對假冒授權品種行為提高了處罰數額,賦予主管部門在依法履行查處侵權、假冒案件時,查封、扣押繁殖材料及相關工具、查封違法場所等行政強制權。由于無性繁殖品種“侵權易、維權難”,通過加大懲罰力度、明確執法措施,可以破解執法手段缺乏、力度不足、威懾不夠的問題。

  五是明確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國家分步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國務院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以目錄形式確定具體實施范圍,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將賦予原始品種權人更大的權利保護,有助于激勵育種原始創新,減少模仿修飾育種;鼓勵育種者共享育種材料,豐富種質資源,夯實育種基礎;在育種者之間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形成合作育種的利益共同體。

  問: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主管部門在《條例》宣貫實施上有哪些具體工作安排?

  答:一是開展《條例》宣貫和培訓工作。聚焦《條例》修訂內容,結合林草特點,多途徑開展《條例》解讀、宣傳和培訓工作,幫助指導科研育種單位、種子企業、相關管理機構和從業者學習掌握《條例》內容,及時回應育種人的關切,切實為育種創新主體提供服務。

  二是加快制修訂《條例》相關配套制度。包括《條例》實施細則、復審制度、行政執法辦法、測試管理規定、林草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目錄及相關技術判定指南等,推進《條例》落地實施。

  三是進一步打通林草植物新品種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加大植物新品種保護力度。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產業發展,探索快速授權機制,提升授權效率。建立行政與司法保護協同機制,對“真創新”實行“嚴保護”。優化完善測試機構布局,加快測試指南編制,加強人工智能、現代生物技術等新技術在品種測試與鑒定工作中的應用,為新品種“快保護”“嚴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搭建新品種轉化平臺,提高自育品種市場占有率,推動新品種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從生態屏障拓展為富民產業。

  問:請介紹一下我國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發展歷程。

  答: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起步于1997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1999年,我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公約)1978年文本。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首次增加植物新品種保護專章,將植物新品種保護從行政法規上升到法律層次。2013年和2014年,我國分別對《條例》進行了修訂,主要調整了審批權限和程序性規定。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修改《種子法》列為重點任務,2021年對《種子法》進行了重大修訂,擴大了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及保護環節、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完善侵權處罰賠償和行政處罰制度。此次《條例》修訂是對《種子法》修訂內容的具體落實。

  自1997年《條例》頒布、1999年我國正式加入UPOV開始,林草植物新品種制度體系逐步健全。1997年,林業部成立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開始不斷完善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機制。1999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林業部分)》,明確了林業植物新品種申請、審查、授權及保護的具體規則。同年,國家林業局2號令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林業部分)(第一批)》,包含毛白楊、木蘭屬、薔薇屬、山茶屬等8個屬(種)。2001年,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成立,加掛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牌子,負責林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的受理、審查和授權,同年,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開始籌建。2015年,國家林業局發布了《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管理辦法》和《林業植物新品種保護行政執法辦法》,初步完善了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和行政執法制度。

  截至2024年底,國家林草局共發布9批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包含313個屬(種),受理林草植物新品種權申請12080件,授權5848件。

  問:我國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圍繞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發揮森林“四庫”功能、發展林下經濟等工作,重點加強科技創新,培育了一批突破性品種和優良新品種,植物新品種保護在促進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種苗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是制度框架不斷健全。相繼制定林草知識產權戰略中長期規劃,完善林草植物新品種審查制度,修訂《林草植物新品種保護行政執法辦法》,編制《林草植物新品種測試體系建設總體構想》《林草植物新品種領域標準體系》,構建了與國際接軌、符合國情和育種人需要的法律制度保障體系。

  二是組織架構不斷拓展。成立國家林草局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設立林草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測試分中心及專業測試站,開展品種權審查、測試、授權和復審工作。首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成立林草植物新品種審查協作中心。縣級以上林草主管部門均有專門機構負責侵犯和假冒植物新品種權的行政執法工作。

  三是技術體系不斷完善。將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納入國家林草局行政審批平臺,實現在線申請。建立了1個測試中心、6個測試分中心、8個專業測試站、2個分子實驗室,新籌建的3個測試站計劃2025年年底前完成,將填補草品種測試機構空缺,田間測試屬(種)增加到23個,測試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累計開展165項植物品種測試指南編制工作,構建5個屬(種)DNA指紋圖譜數據庫,初步完成已授權品種性狀描述數據庫建設,為品種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新品種轉化運用不斷強化。辦理林草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融資備案,為林草企業育種創新提供金融支持。組織實施23項新品種轉化運用及惠農項目,轉化了一批抗性強、彩化的文冠果、紫荊等樹種,一批高產、適應性強的油茶、核桃等木本糧油作物,一批性狀表現優良、市場價值高的月季、牡丹等花卉品種,一批帶動農民增收作用強的枸杞、米槐等惠農品種。新品種創制、保護、運用全鏈條轉化機制,源源不斷為林草產業發展注入創新活力。

  五是保護意識和維權執法不斷增強。推動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銜接,指導各級林草主管部門開展打擊侵犯、假冒林草植物新品種權專項行動,對惡意侵權行為實施加重處罰,保障了品種權人和廣大農民利益。每年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同步推出林草知識產權宣傳系列活動。各級林草主管部門通過舉辦培訓、制作宣傳材料、組織新聞媒體報道等方式,逐漸增強全社會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

  六是國際合作不斷深入。履行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積極開展雙多邊合作,推進中文成為UPOV工作語言,牽頭編制7項國際測試指南標準,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逐漸增強。參與中日韓、中瑞、中澳自貿區協定相關條款談判磋商,維護國家利益,貢獻中國智慧。

中國知識產權報社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6號 郵編:100088 電話:010-82803888-6002 郵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5001074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2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多伦县| 明光市| 嘉义县| 宁乡县| 宜川县| 汪清县| 邮箱| 上林县| 镇原县| 张家港市| 焉耆| 荥阳市| 霞浦县| 开平市| 秭归县| 乐都县| 韶关市| 黔南| 康马县| 黎城县| 吴忠市| 两当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左权县| 遵义县| 田阳县| 双峰县| 浏阳市| 肥东县| 孝义市| 新化县| 岑溪市| 灯塔市| 金华市| 黔西县| 通海县| 沙雅县| 仲巴县| 东山县|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