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保護創新 用智慧尊重智慧——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以“版權AI智審”賦能版權保護提質增效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市場,市場經營戶達3.7萬戶,全球1/4的紡織面料在此交易。圖案設計作為提升紡織品價值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大量運用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圖案版權糾紛。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缺乏圖案查重途徑,在花樣侵權案件審判中遇到了難以進行海量比對、難以有效認定創新、裁判說理復雜難懂等痛點。
用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用智慧的方式尊重智慧。為更好地解決圖案版權案件審理的痛點,保護紡織行業創新成果,2022年,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導下,由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研發的數字化應用項目——“版權AI智審”應運而生。2024年,該應用實踐入選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三批典型案例。
2024年4月22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六省市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共享協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供圖
“‘版權AI智審’應用堅持問題導向,借助‘以圖搜圖’技術和海量圖片底池,實現圖案查重、創新參考、近似比對三大功能,是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司法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成果,是打擊權利濫用和虛假訴訟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動訴源治理向優向實的重要一環。”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王亦非介紹。
記者了解到,依托“創新參考”功能,使用者上傳目標圖片,該應用即可反饋在先發表的同領域關聯圖片,以此輔助法官判斷目標圖案的創新程度,使“強創新”的作品得到“強保護”。針對圖案侵權比對具有較強主觀性、裁判標準難統一的問題,使用者可依托“近似比對”功能,上傳兩張圖片,內置于應用中的算法模型可為兩者進行相似度打分,為法官判斷是否構成侵權提供參考。
源起版權審理,延伸版權治理。“版權AI智審”應用面向不同使用主體,設置了3條查重申請通道。其中,“浙法通道”內嵌于浙江法院內網辦案平臺,供全省法官使用。“協同通道”面向行政機關和外省法院,可通過互聯網掃描二維碼使用。“市場通道”面向經營主體,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端提供查重比對服務。
記者登錄“版權AI智審”小程序發現,點擊“查一查”“比一比”“看一看”“爭一爭”4個板塊,即可進行圖案比對,該程序已實現各類美術作品、工業設計、外觀設計、商標標識等圖案數據的互聯互通。
王亦非介紹,自2021年4月上線至今,“版權AI智審”應用共受理查重申請1.0142萬件(含外省法院申請4501件),反饋查重結果1.0092萬件,查出在先使用6516件,占比達64.57%,即一半以上的反饋結果顯示圖案權屬存疑,提示法官加強權屬審查。
例如,在潘某某訴義烏某公司著作權侵權案中,原告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等證據顯示其作品公開于2021年3月,但辦案法官使用“版權AI智審”查明,與原告作品高度近似的圖案早已由案外人發表于相關網站。法院認為,原告主張權利的作品不具有獨創性,遂駁回其訴訟請求。同時法院對潘某某的其他兩起在先調解案件進行審查,亦發現類似情況,遂要求其返還調解款項,并對其虛假陳述行為處以罰款,有效打擊了權利濫用行為。
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開始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等轄區內法院開展“版權AI智審”數字化應用試點工作,該應用由浙江正式走向全國。
“自六省市試點使用‘版權AI智審’后,相關圖案溯源查重申請量快速增長,已反饋的省內溯源查重報告5609件,查出在先使用3339件,占比達59.53%;同期外省法院反饋的4483件中查出在先使用3177件,占比達70.87%。”王亦非介紹,智審查重工作對權利濫用行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威懾和遏制作用。
“下一步,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將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從統一申請路徑、拓寬數據共享、細化反饋報告、升級智審技術四方面出發,進一步做好‘版權AI智審’應用全國試點工作,為強化版權保護提供更優技術,為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更強保障。”王亦非表示。(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