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改革優環境 惠企助企展作為——上海市深化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對標改革,營造一流知識產權營商環境
“我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希望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擴大服務范圍,更好地滿足本地企業在專利預審方面的需求。這項期待去年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饋。”螞蟻區塊鏈知識產權總監沈曉東在加入上海市知識產權營商環境體驗官隊伍后,體驗感非常不錯,“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會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等方式,及時收集我們對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的評估和反饋。”
上海市知識產權營商環境體驗官有100余位,他們來自企業、科研機構、服務機構、園區和媒體等各個領域,將創新主體、經營主體對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的真實感受傳遞給政府部門,形成了“體驗—評價—反饋—整改—核驗”的“把脈問診”式閉環,為響應一線訴求、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提供了重要參考。
2023年以來,世界銀行在全球范圍內啟動了新一輪的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下稱世行BR評估),上海成為中國的唯一世行專家調研樣本城市。“通過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要求貫穿于對標改革全過程,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一流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建設的‘上海經驗’。”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是此次世行BR評估的核心考量,也是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對標改革的“初心”所在。
在完善制度框架方面,上海落實好國家層面制度規定的同時,結合地方實際把優秀改革實踐成果加快轉化為新的制度供給。去年以來,《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存證辦法》《上海市知識產權局關于推動知識產權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創新政策陸續出臺。《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堅持對標改革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實施方案》為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明確了“路線圖”和“施工圖”。
在健全服務體系方面,上海以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普惠工程和標準化城市建設試點為抓手,加快打造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的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上海率先實現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窗口全域入駐地市級行政服務中心,覆蓋16個行政區,以及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這些綜合服務窗口可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專利、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多品類服務。此外,上海上線知識產權“一件事”集成服務平臺,設立創新強企、維權護企、服務助企、政策惠企、信息查詢等功能區,涵蓋七大類約100個知識產權相關事項。11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7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8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19家市級網點,進一步織密全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一張網”。
創新主體在徐匯區政務服務中心綜合窗口辦理知識產權業務。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供圖
可靠的制度體系讓企業吃下了發展的“定心丸”,周到的服務保障為企業營造了便利化的發展環境。在此基礎上,上海還在知識產權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惠企助企的創新舉措。比如,開展知識產權服務中小企業專項行動,提供產業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重點創新主體數據“直通車”等公共服務產品;出臺地方標準《專利代理機構信用綜合評價指南》,推出首批62家誠信專利代理機構;建立知識產權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民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在紐約、東京等6地建設海外知識產權服務站;推出全國首單專利開放許可交易保證保險、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前補償模式”……這些舉措都獲得各方廣泛好評。
上海堅持把經營主體實際感受作為評價營商環境真實水平的“金標準”,借鑒世行BR評估理念,對區營商環境知識產權與創新服務目標完成率指標測評體系全面開展改革。“在2024年區營商環境知識產權指標測評中,我們將企業調查得分權重提升至40%。”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測評方式從依賴于“看總結”“看樣本”向多種方法并用轉變,增加客觀性數據和第三方調查占比,大幅減少基層報送材料,既突出了提升企業獲得感的導向,又真正做到為基層減負。
“下一步,我們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繼續當好知識產權領域的施工員、實干家,加快打造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和國際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助力營造尊重知識價值、鼓勵創新創造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上海市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