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參加會展是現在企業發布、宣傳自己產品的重要途徑之一,他們寄希望于會展提高知名度,從而爭取更多的客戶和訂單。但是,涉及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在會展這樣的大舞臺上,在各個參展商家之間,糾紛不斷上演。2005年4月漢諾威設備展上的一幕,就是專利侵權的一個典型。
一、專利所有者主張權利
德國漢諾威設備展,被認為是聯系全世界技術領域和商業領域的重要國際活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歐洲之外的國家(如亞洲、美洲及非洲)的廠家,不遠萬里前來洽談,使博覽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盛會,并被認為是全世界技術領域和商業領域的重要國際活動。2005年4月,在這屆漢諾威設備展上,德國SEW傳動設備公司向會展主辦方發出了公函,認為我國杭州減速機廠,浙江通力變速機械有限公司,臺州清華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的參展產品,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之后這些企業遂向當地有關部門申請“臨時禁令”,要求撤銷中方4個企業的展位,并對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的參展產品進行扣押。當地法院隨后簽發了“臨時禁令”,對4企業的展位進行了撤銷,并且扣押了涉及的參展商品。
二、可能面臨嚴重損失
德國SEW傳動設備公司成立于1931年,是專業生產電動機、減速機和變頻控制設備的跨國性國際集團,其生產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均居世界領先地位,在國際動力傳輸領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SEW總部設在德國的布魯克塞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8個大型制造中心,52個組裝廠,共設有220多個辦事處,遍布世界五大洲和幾乎所有的工業國家,可謂這一領域的領導者。根據德國《知識產權》的規定,對侵犯其知識產權的,權利所有者可以申請法院等有關部門發布“臨時禁令”,作為訴訟程序的第一階段。就會展中的侵權為例,“臨時禁令”可以要求被指控侵權的參展企業撤銷展臺,并且扣押侵權產品。如果被指控的企業不配合執行的話,將遭到強制執行。這只是臨時禁令的直接效力。遭遇“臨時禁令”的企業必須參與隨后由“臨時禁令”申請人提起的法律訴訟,并與其進行抗辯,一旦被判侵權,就將對因其侵權行為給權利所有者造成的各種損失作出相應的賠償。如果企業拒絕出庭,該企業的產品無論是侵權產品還是非侵權產品,一旦登陸德國,就將會被扣押。因為德國是歐盟成員,“臨時禁令”申請人的權利將延伸至歐盟各個成員國。這就是說,被提起“臨時禁令”的企業將有可能與整個歐洲市場絕緣。
三、雙方進行友好協商
隨后,德國SEW傳動設備公司委托北京某律師事務所作為其代理人,由這個律師事務所指派的兩位律師積極與中方4企業進行洽談,尋求解決方案。該案引起了中國齒輪專業協會的重視。在其牽頭下,該律師事務所代表德方SEW與中方4企業于2005年11月坐上了和解的談判席。由于這是齒輪行業首次尋求以和解方式解決知識產權糾紛,所以在和解的過程中,所有的工作都是開創性的。
四、握手言和,圓滿解決
在經過多次的協商、溝通,對協議每一條款進行反復探討和修改,最終歷時1年后,德方SEW與3企業達成滿意的和解條款,并正式簽訂了和解協議。根據和解協議,德方SEW將基于先前的“臨時禁令”不再尋求進一步的法律權利,而中方3企業的產品也將能再次登陸德國及歐洲市場,糾紛得到了圓滿的解決。這是中國齒輪行業首次以和解方式解決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其將對中國齒輪行業的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
【案件評析】
在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近幾年,實力增強、羽毛漸豐的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愿望日益強烈。這其中,出國參展被許多國內企業看做是拓展海外市場,亮相國際舞臺的明智選擇。據中國貿促會的有關數據,目前全國每年大約有3萬多家企業出國參加各種國際展覽會。近幾年中國貿促會每年受理各單位的出展申請在1 500件左右,批復的大約為1 000件左右,真正實施的大約有800~900件。2006年,中國貿促會批準的出展項目約 1 700 項,實際完成近1 200項。據業內人士分析,國內企業之所以對參加國際展覽會情有獨鐘,熱情不減,原因在于參加國際展覽會是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條有效途徑。中國貿促會出臺《大型出國經貿展覽活動管理辦法》——行業新規為出國展覽保駕護航\[N\].會展信息簡報,2007-03-15(1).
但是在熱衷于海外會展的同時,我國企業海外參展遭遇“臨時禁令”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層出不窮,本案就是例子之一。經歷漫長的兩年談判,盡管中國3企業最終和德國企業達成了和解協議,但是,這段時間對3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總體來說,案件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本案在解決專利糾紛方面,對國內企業具有借鑒意義。
一、參展前積極準備
(一)努力加強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的了解
德國法律在對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規定中,對參展方涉嫌侵權的嚴厲制裁規定,就是為了強而有力的保護知識產權,在更大范圍內制裁侵權行為。這些法律規定與我國《知識產權法》的規定是有區別的,因而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不熟悉的。國內企業應加強對國外知識產權法律的學習和了解這也是企業決定開拓海外市場之前所必須進行的功課之一,無論其是準備參加會展,還是實施其他形式的銷售。
(二)不斷提高知識產權意識
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就在于企業的創新力。掌握技術,尤其是核心技術,就等于掌握了這個行業的話語權,就等于掌握了一定的市場和競爭力,企業可以通過利用人才引進機制、改善知識產權管理等實現創新。但是,企業在不斷增加自身的創新能力的同時,還要同步地提高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二是重視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就是在未經過他人許可的情況下,不使用其知識產權。而重視對自己知識產權的保護,要求企業在研發階段,進行研發項目的秘密保護(這要貫穿研發的全過程),防止核心技術的泄露。這一階段可以通過和參與研發人員簽署保密協議、安裝保密設置等措施來實現。在研發成果出來之后,要對創新成果進行及時的申請注冊,以便獲得強而有力的法律保護。而在參加會展時,可以與會展主辦方協商設立“館中館”,或者公開聲明“謝絕或者不歡迎同行參觀”之類標語等方法對自己研發的技術生產的商品進行最大可能的保護。發現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要立即采取措施,可以向會展或者國家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投訴,對于情況緊急的,可以請求采取臨時措施,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證據的保存。
(三)要帶好產品的專利證書和商標證等權利證明
在企業受到侵權指控時,最有力的回擊就是自己擁有專利權,但是這些都是需要證據支持的。對這一主張最有力、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出示產品的專利證書或者商標證等一些知識產權證明。所以,企業在遠赴國外參展時,應當準備好專利證書和商標證等權利證明,并且隨身攜帶,以便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及時出示。
(四)對有關國外同行業企業的商標或者專利要提前進行檢索
這也是很重要的功課之一。事先的檢索,是企業避免遭受侵權指控的前提和基礎,F在的專利檢索分為兩類,一類是中文專利的檢索,主要是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檢索頁面進行。另一類是外文專利的檢索。通過這類檢索,可以在每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專利審批機構的網站上進行檢索。歐洲專利局網站上還對專利進行了匯總,可以部分實現對多個國家專利申請文件的一次性檢索,比較方便。檢索方法可以分為字面檢索和字義檢索,前者是通過輸入關鍵詞,后者是通過某個意思表達進行檢索。對于參加海外會展的企業,一般都是利用字面檢索和外文專利檢索。
(五)聘請律師隨團參加會展
如果可能的話,企業最好聘請律師,隨團一起參加會展,解決會展中出現的知識產權等法律問題。企業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建設,相應的知識產權法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有些企業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法律顧問或法務人員可以隨團參展。
二、參展中積極應對
(一)沉著冷靜,積極應對
當被指控侵權時,企業切忌慌亂,應當鎮定,尋找解決的辦法,否則就會自亂陣腳。對于當地部門采取的措施,企業要積極進行配合,不和執行人員發生沖突。但是這不是說國內企業要消極的接受對我們采取的各種措施,做案板肉,任人宰割。相反,國內企業要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盡可能多的解決方式,從容應對。
(二)委托當地律師進行辯護
因為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因此每個國家的規定會有所不同,再加上知識產權的專業性,因此為了取得更好的辯護效果,國內企業最好委托熟悉當地知識產權法律的專業辯護律師。
(三)積極調取證據,提出抗辯理由
企業可以出示自己的專利證書和商標證等權利證明,以證明自己不侵權。對方主張的專利權是否超出了保護期限,是否在事實上是有效的權利,“臨時禁令”的簽發程序是否合法,都可以成為抗辯的理由。如果存在異議,應當及時的向受理法院提出異議。此外,企業應當積極進行取證活動,注重證據的保全,如采取錄音錄像等措施,將證據固定下來。
(四)爭取達成和解協議
對于構成侵權的,對方要提起訴訟的案件,企業應當爭取達成協議,避免進入繁瑣的司法程序。訴訟的成本是高昂的,有時一個案件要經歷很多年才能得以解決,等到解決的時候,權利的保護期限也即將屆滿。這對于雙方企業來說,都既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又耗費了時間和精力,代價太大。更何況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追求目標的,將損失降到最低的解決方式是企業的首選。所以,積極和對方進行協商,達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協議,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策略。就本案而言,在經過多次的協商、溝通,對協議每一條款進行反復探討和修改,最終歷時長達一年的時間,德方SEW與3企業達成滿意的和解條款,并正式簽訂了和解協議。德方SEW將基于先前的“臨時禁令”不再尋求進一步的法律權利,而中方3企業的產品也將能再次登陸德國及歐洲市場,可以說是一個圓滿的解決。
(五)尋求行業組織的幫助王瑜.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實務操作(下)
企業自身的力量是很弱小的,其精力、時間、金錢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F在很多行業都建立了行業協會,對本行業進行全方位的領導和管理。行業協會在協調內部關系,指導企業建設,推動行業整體發展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政府和企業進行聯系的重要平臺。在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發生的時候,通過行業協會的介入,可以爭取到更多的幫助,比如協會可以請求政府指派專家進行指導,協會可以組織更多的企業聯合進行等。在上述案件中,中國齒輪協會就牽頭組織國內的幾家企業與德國企業進行協商,最終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六)聯合同行業其他企業共同解決
通觀我國企業海外參展遭遇“臨時禁令”的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我們可以看出,每次都不是一個企業遭到指控,大多數是同行業的數家企業同時遭受指控。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所以,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尋找解決措施,較之一個企業單槍匹馬的斗爭,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本案中,被指控的幾家企業就是聯合起來,同德國SEW傳動設備公司進行談判的,這對問題的成功解決,也起到了一定幫助。
■ 撰稿人/夏楠楠 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