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步步成長起來的。40年來,我有幸經歷了我國鐵路從普速到高速、從輕載到重載、從追趕到領跑的發展歷程。我的進步與我國鐵路建設分不開,我的成長與祖國發展分不開。”巨曉林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巨曉林是中國中鐵電氣化局一公司工匠技師。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成長為享譽全國的“知識型新型工人、農民工楷模”,巨曉林的人生充滿傳奇。這傳奇與中國鐵路建設的傳奇相伴相隨。
1987年,巨曉林離開家鄉成為中鐵電氣化局的一位農民工, 那時他還是一個技術“小白”。鐵路電氣化是一個技術活兒,剛入行的巨曉林連施工圖紙都看不懂,接觸網零部件也叫不上名字。為了不拖后腿,學技術成為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白天跟著大伙兒施工,向師傅學習,晚上營地熄燈后,他悄悄打著手電筒學習,把技術要領記在本子上。
隨著我國鐵路建設的發展,鐵路接觸網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不斷出現,巨曉林與時俱進,每天琢磨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升級。“我迷上了工藝改進與創新,工作服口袋里放一個小本,施工中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隨手記下來,一有空兒就去琢磨。”巨曉林說。
后來,鐵路網建設的需求越來越大,需要的工人也越來越多,巨曉林敏銳地看到一些新來的工友學習接觸網技術有點兒吃力,萌生了寫一本關于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的工具書的想法,把自己總結的施工經驗讓更多人知道。《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在巨曉林書稿的基礎上,中鐵電氣化局組織有關專家對書稿進行了科學論證和精心修改,最后編印成書,發到全局數千名接觸網工手中。
機會屬于有準備的人,當高鐵建設的號角吹響,巨曉林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他說:“能親手建造世界一流的高速鐵路,是我一生的榮光。”2010年,因為技術過硬,巨曉林被選調到京滬高鐵參加施工技術攻關。從那時開始,巨曉林不斷學習、研究高鐵施工的技術規范與標準,帶領團隊先后改進“支柱標高測量法”“懸式絕緣子巧綁扎法”等10余項施工工藝工法。
祖國的鐵路變多了、提速了、先進了,而巨曉林也從陜西村子里走出來的農民工成為了全國勞動模范、成為了國家技能大師、成為了全總兼職副主席……
三十多年的時間里,巨曉林先后參加了大秦線、京鄭線、哈大線、京滬高鐵等10多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創新施工方法114項。2018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巨曉林榮獲改革先鋒稱號。他被認為是農民工成長為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巨曉林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取得了輝煌成就,我作為一名農民工,能投身到建設熱潮中,在鐵路大舞臺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特別光榮。”(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