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國務院參事室、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主辦,新華網承辦的“2017國是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走進質量時代”為主題。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茂于在“開動創新引擎 建設質量強國”專題研討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質量強國與知識產權強國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于質量強國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張茂于認為,可以概括為“兩個共生”和“兩個必然”。
兩個共生——
質量強國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共生于創新這一個時代主題之下,共同支撐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張茂于表示,知識產權強國與質量強國同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讓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激勵高質量的創新,高質量的創新又催生出高質量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可以說是創新更有效率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
質量強國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共生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局之下,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涵。《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開篇即提出,“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這表明了質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與中心地位。”張茂于說,“一方面知識產權制度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以專利為代表的技術供給、以商標為代表的品牌供給和以版權為代表的文化供給等代表著國家知識產權的供給水平,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兩個必然——
在如今,談質量必談知識產權、談知識產權必談質量。張茂于認為,強大的知識產權制度體系、供給能力是質量強國的重要支柱。反過來,知識產權植根于社會經濟的大環境之中,高質量的實體經濟與服務業才是孕育高價值知識產權的土壤。
質量強國必然是知識產權強國、知識產權強國必然是質量強國。一個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均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家也必然是技術強、品牌強、質量強的國家。“所以,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本身也是推動質量強國建設的過程,二者是一致的。”張茂于表示。
在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推進質量強國戰略實施方面,張茂于談到三點工作考慮。一是大力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知識產權質量。從專利申請質量、代理質量、審查質量、加強專利保護運用促進專利質量提升四方面著手,大力培育高價值核心專利。二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高質正品發展環境。協調推進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等各項工作,切實提高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力度。積極構建集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于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三是加強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助推產業提質增效。在知識產權運營體系方面,支持建設一批知識產權運營平臺,為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收購托管、交易流轉、質押融資、產業導航、分析評議等提供平臺支撐,進一步推動高增長、高收益、高附加值的優質知識產權深度融合經濟社會發展。(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