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10月25日,歐洲專利局(EPO)和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發布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及其在歐盟的經濟表現》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就2011至2013年歐盟范圍內商標、專利、外觀設計、版權、地理標志和植物品種權等六項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及其對歐盟國內生產總值、就業、薪資和貿易的貢獻作了詳細分析,進而評估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的貢獻。本期信息速遞對《報告》進行介紹,從而為我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統計及其貢獻度分析提供參考。
一、《報告》發布的背景
“歐洲2020”是歐盟為創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經濟市場而采取的十年經濟增長戰略,在該戰略中創新是關鍵議題。2012年4月和2016年10月,美國先后發布兩份《知識產權與美國經濟》綜合報告,量化和評估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美國GDP、就業和出口的貢獻,指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美國經濟有著直接的、重大的影響。
受美國影響,歐洲專利局(EPO)和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也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的貢獻進行研究,以反映歐盟成員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的特點,分析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促進歐盟經濟繁榮、提高歐盟競爭力的影響,并為成員國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決策的依據。2013年9月, EPO和EUIPO聯合發布了第一份《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及就業的貢獻》 報告,該報告對2008至2010年間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的總體影響進行了量化和評估。2016年10月25日,EPO和EUIPO發布第二份《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及其在歐盟的經濟表現》,對第一份研究報告的數據進行了更新,增加了克羅地亞的數據,并且新增了植物品種權(Community plant variety right,以下簡稱CPVR)對歐盟經濟影響的數據分析。這次研究結果再次表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就業和貿易的貢獻非常大。
本次《報告》的研究覆蓋了歐盟28個國家,以2011-2013年三個不同的知識產權局(EUIPO、EPO和歐盟植物品種局(以下簡稱CPVO))的數據為基礎,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標準認定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進行分類,并重點分析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國家的就業、GDP、貿易和薪資的貢獻。另外,此次研究專門分析了減緩氣候變暖技術(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CCMTs)密集型產業的經濟特征。
二、《報告》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和統計
《報告》首先確定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然后統計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數量!秷蟾妗穼⒅R產權密集型產業定義為:與其他使用知識產權的行業相比,每位員工的知識產權使用率高于平均水平的行業,這些行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技術和商業服務部門。
。ㄒ唬┱J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方法
這次研究方法堅持的原則是:第一,確定哪些行業利用知識產權比其他行業更多;第二,利用工業經濟統計數據確定這些行業產生的就業和GDP增加值;第三,將行業水平的經濟總量與整體經濟的總體比較,以確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經濟比重。衡量是否屬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主要考慮這一行業對就業和經濟產出的貢獻。為此,本研究基于三個知識產權局的數據和12個統計機構的數據庫的信息以確定歐共體經濟活動分類體系(以下簡稱NACE) 中定義的哪些行業是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
1、認定商標密集型產業的方法
第一步:計算商標絕對強度。商標絕對強度是指EUIPO為每個行業保護的商標總數。以EUIPO的數據為起點,過濾出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之間提交申請的數據,選擇至少有一個申請人位于歐盟成員國并成功獲得注冊的申請。然后匯總數據集中存在的每個NACE行業代碼的分數計數,計算出由至少有一個在歐盟擁有住所的申請人在此期間注冊的商標申請總數。最后計算出商標的絕對強度。
第二步:計算商標相對強度。首先從歐盟統計局的結構商業統計(Structural Business Statistics,以下簡稱SBS )表中提取2008-2010年間每個行業的就業數據,計算出三年的平均值,如果個別行業的就業數據缺失,則可以通過從組代碼中減去所有可用類代碼的聚合值來推斷丟失的NACE類的值。其次,相對商標強度定義為分配給某個行業的商標數量除以該行業總的就業人數,其表示為每1000名員工的商標數量。最后,將歐盟統計局SBS就業數據與絕對強度數據庫相匹配。每1000名雇員的商標數量高于總體平均數的行業即為商業密集型行業。
認定外觀設計密集型產業的方法與商標類似。
2、認定專利密集型產業的方法
認定專利密集型產業分為三個步驟:首先,計算出“歐洲專利公約”(EPC)為每個行業保護的專利總數,稱之為絕對強度,其以世界專利統計數據庫 為起點,經過對數據的過濾和匹配,計算數據集中存在的每個唯一NACE行業代碼的分數計數,從而得出專利絕對強度;其次,從歐盟統計局SBS表提取2008-2010年歐盟每個行業的就業數據,專利相對強度是指分配給某個行業的授權專利數量除以該行業的總就業數量,其表示為每1000名雇員的專利數量;最后,計算出每1000名雇員的專利總體平均價值后,將其與專利相對強度相比較,每1000名雇員的專利數量高于總體平均值的行業即為專利密集型產業。
3、認定版權密集型產業的方法
由于版權未注冊,因此不能像商標,專利和外觀設計一樣計算版權的知識產權強度。與2013年的研究相比,本次研究調整了版權密集型產業的定義和范圍。本研究包括WIPO確定的三類行業:核心版權產業、相互依賴的版權產業和高于20%的部分版權產業(其增加值的20%以上可歸因于版權相關活動的產業)。然而,文化教育、藝術創作等12個行業沒有就業數據。為此,EPO將法國、德國、西班牙和英國這4個國家的就業和經濟附加值進行比較,得出一個可以合理地假定為歐盟整體的數值。
4、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
地理標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以下簡稱GI)不為私人所有,且給定NACE類別的比例因成員國而異,其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具有特殊性。
為確定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的種類,首先按產品和成員國計算GI產品的數量和銷售額,然后按國家和產品計算的因子通過將GI的銷售額除以總產品(GI +非GI)的營業額來計算地理標志占據的行業銷售的百分比。最后將該比率應用于就業和增加值數據,以確定哪些行業屬于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
5、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
《報告》對2004-2012年期間CPVO注冊的植物品種數據進行篩選和過濾,再與全球企業信息(ORBIS)數據庫相匹配,以確定申請人所在行業,將有效數據與NACE代碼匹配。農業和園藝部門是CPVR的主要用戶,由于歐盟統計局對這些部門提供的就業數據不夠詳細,因此必須制定確定這些部門CPVR強度的替代辦法。因此,CPVO計算出每種作物覆蓋的每1000公頃的CPVR應用的平均值,每千公頃CPVR使用量最高的作物與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第1242/2008號條例號條例所規定的農業部門相匹配,建立農業持有的社區類型,以此來認定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
。ǘ┲R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具體統計
《報告》共認定了342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秷蟾妗繁砻,在615個NACE類別中,有449個行業在2004-2008年期間成功申請了專利,其中的140個行業是專利密集型行業,即每1000名員工的平均專利數量超過總體平均數(0.69)。在排名前20的專利密集型產業名單中,制造業(第二產業)占據16個。
在本次《報告》中,共501個行業使用了商標,其中277個是商標密集型產業。其中知識產權及類似產品的租賃行業(受版權保護的作品除外)每1000員工使用的商標數量為212.22,位居第一位,遠遠多于其他產業。在前20名商標密集型產業名單中,制造業占有13個。有470個行業使用外觀設計,其中165個是外觀設計密集型產業,其也主要在制造業部門。版權密集型產業包括報紙出版等78個,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包括葡萄酒制造等4個行業,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包括園藝等6個行業(如圖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行業重疊使用知識產權。在所有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中,有69個行業是專利、商標和設計密集型產業,56個商標和設外觀計密集型產業,33個商標和專利密集型產業,27個商標和版權密集型產業。有些行業只集中使用一種知識產權。有62個行業只是商標密集型產業,15個只是專利密集型產業,11個只是設計密集型產業,28個只是版權密集型產業,1個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和1個行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
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貢獻的分析
《報告》著重分析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就業、GDP、貿易和薪資的貢獻,介紹了歐盟層面各成員國的具體情況和單一市場的知識產權和創造的就業機會,并對減緩氣候變暖技術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的表現作了專門分析。
(一)就業
《報告》表明,共約2.16億人在歐盟內工作,而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直接就業人數為6000多萬,占總就業人數的28%。這些就業機會中有21%在商標密集型產業,外觀設計12%、專利10%、版權5%,植物品種權和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的就業人數較少。除此之外,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還創造了2200萬個間接就業崗位,即歐盟所有就業機會的38%以上由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直接或間接貢獻(如圖2和表1所示)。
在本研究確定的342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中,圖3中的20個行業的就業人數為2000萬,占總就業人數的33%,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主要為專利密集型和商標密集型產業。
(二)國內生產總值
據統計,在2011-2013年期間歐盟總GDP約為13.4萬億歐元,歐盟總經濟產出的42%以上產生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如表2所示,其中商標密集型產業貢獻了近36%的GDP,而外觀設計密集型和專利密集型產業分別貢獻了13%和15%,其他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歐盟GDP的貢獻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份額明顯高于就業,這反映出與其產出相關的附加值增加,這種差異在商標密集型產業尤其明顯,其占就業的21%,但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
圖4中的20個行業占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GDP的50%,其中“自有或租賃房地產的租賃和運營”占所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24%。
在對歐盟GDP貢獻前20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中,有11個行業也是對就業貢獻前20的行業,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重疊。然而,有一些行業(例如無線電信活動),對就業的貢獻并不突出,但可以產生更高的GDP,因此出現在前20個對GDP貢獻最大的列表中,但不在前20個對就業貢獻最大的列表中。
。ㄈ┵Q易
評估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貢獻的第三個經濟指標是的對外貿易!秷蟾妗犯鶕2013年的數據總結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業對外貿易平均水平。如圖5所示,2013年歐盟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的出口額為1605516百萬歐元,占貿易總額的93%;進口額為1509099百萬歐元,占貿易總額的86%。
歐盟整體貿易赤字約為420億歐元,占GDP的0.3%。相比之下,它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的貿易順差為960億歐元,這與2013年研究報告情況相比,有了顯著改善。
在知識產權密集型出口產業中,汽車制造業的出口額最大,占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出口總額的9%,涉及商標、專利和外觀設計密集型產業。十大出口產業占知識產權密集型出口產品的41%。在進口產業中,原油開采的進口額最大,占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進口總額的9%。十大進口產業占知識產權密集型進口品的50%。觀察圖6和圖7可以發現,十大知識產權密集型進口產業中有5個是十大出口產業。
。ㄋ模┕べY
《報告》表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報酬高于非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如表3所示,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平均每周補償為776歐元,而非知識產權密集型行業為530歐元,相差46%。 這種“工資溢價”在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中為31%,在設計密集型產業中為38%,在商標密集型產業中為48%,在版權密集型產業中為64%,在專利密集型產業中為69%。
(五)成員國分析
《報告》顯示,2011至2013年間歐盟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平均就業人數為2200萬,占總就業人數的10.3%,平均增加GDP為2億歐元,占GDP總量的15.2%。德國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其專利密集型的就業人數為600萬,占其就業人數的15.1%,其經濟附加值為為5990億歐元,占德國GDP的21.7%。這反映了德國經濟中制造業(占專利密集型行業)的比例較高。
在商標密集型產業中,就業人數高于平均水平的包括保加利亞等11個國家。在外觀設計密集型產業中,奧地利等15個國家的平均就業和GDP高于歐盟平均水平。歐盟版權密集型行業的總就業人數為1,160萬人,占總數的5.4%,這些行業占歐盟GDP的6.8%。地理標志密集型產業在就業或GDP中的比例在歐盟的平均值分別為0.2%和0.1%,其主要集中在法國等6個國家。歐盟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總就業人數為100萬,占總數的0.5%,荷蘭等9個國家的植物品種權密集型產業的就業人數和GDP超過歐盟平均水平。
在歐盟層面,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貢獻了就業的27.8%、GDP的42.3%。奧地利等12個國家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就業份額高于歐盟平均水平,保加利亞等14個國家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GDP貢獻高于歐盟平均水平。
。﹩我皇袌龅闹R產權和創造的就業機會
《報告》按照商標、專利、外觀設計和植物品種申請的來源國列出的歐盟各成員國2011-2013年的平均申請量表格,通過檢查每個成員國在其他成員國或歐盟以外地區的創造程度,進一步說明了單一市場創造就業機會的模式。
根據統計,2011-2013年,匈牙利等5個成員國中超過30%的知識產權密集型就業機會由國外創造;在歐盟以外的公司創造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就業比例最高的國家是愛爾蘭,占到22%。因此,歐盟成員國之間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歐盟和非歐盟國家之間在一定程度上也創造了就業機會。但是,在歐盟最大的經濟體中,絕大多數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就業機會產生在國內:比如英國有75%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就業機會由國內企業創造,法國81%,德國84%,西班牙83%,意大利90%。
。ㄆ撸p緩氣候變暖技術
歐洲是在減緩氣候變暖技術(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 CCMT)領域發明非;钴S的主要地區之一。到2013年,CCMT專利申請在歐洲申請人的整體專利申請中的份額已經增加到9%以上!秷蟾妗氛J定了CCMT密集型產業,并分析了其經濟特征。
按照與認定專利密集型產業類似的方法制定出CCMT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標準,共有14個行業滿足所有的標準,其占歐洲所有CCMT專利的30.4%。如圖4所示,在2011 - 2013年期間,CCMT密集型產業占歐盟就業總量的1.2%。與2008 至2010年期間相比,就業人數減少了1.8%;其對歐盟GDP的貢獻是2.1%,幾乎是就業的兩倍。 歐盟CCMT密集型產業的進口份額為11.1%,出口份額為17.4%,可見CCMT密集型產業為歐盟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順差。CCMT密集型產業支付的每周平均工資為1007歐元,遠高于所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平均工資。由此可見,CCMT密集型產業對歐盟經濟的表現遠遠超過同期歐洲工業的整體表現。
四、對我國的啟示
2016年10月份,美國商務部發布的《知識產權和美國經濟:2016年更新版》 報告顯示,2014年美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共產生了4550萬個工作崗位,其商品出口總值為8420億美元,占美國商品出口的52%。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主要統計數據報告(2015)》也顯示:2010至2014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合計為26.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1%,平均每年提供2631萬個就業機會,這充分表明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經濟拉動能力強,極具創新活力和市場競爭優勢。 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一國經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時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之際,我國要大力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加強商標、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研究,細化研究方法,科學評估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
(一)大力發展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增加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
一方面,國家要鼓勵和支持知識產權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通過財政、稅收、法律等手段,支持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引導企業運用和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激勵企業等市場主體進軍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市場主體自身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新技術的研發投入,擴大創新型產業的規模,運用先進制造系統、智能制造設備,深化知識產權產業融合,細化專業分工;制定品牌戰略,提升市場信譽,將企業創新與產品升級、品牌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開拓海外市場,優化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ǘ┘訌娢覈虡说戎R產權密集型產業研究
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版權局分別發布了專利和版權密集型產業的研究報告,評估了專利和版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GDP、就業和貿易的貢獻。但是至今為止,我國對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植物新品種等密集型產業未給予充分重視。但不可否認,這些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特別是商標密集型產業對我國經濟和就業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為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我國商標、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和植物新品種密集型產業的研究,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和標準,分析這些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企業結構、規模、分布等特點,細化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GDP、就業、貿易的影響等指標,評估知識產權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此來剖析和了解我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導創新資源向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的產業集聚。
。ㄈ┘毣覈R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研究方法
國已經開始了專利和版權密集型產業對經濟貢獻的研究,比如國家版權局發布的《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報告》,其根據WIPO于2003年發布的《版權指南》 對中國版權產業進行認定和經濟指標的分析。在對我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進行認定和分析時,必須遵循科學、合理的標準和方法。在參照歐美經驗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認定方法和標準,匯總商標局等主管部門的相關數據,選擇特定指標,計算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密集度,量化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知識產權密集度不僅是數量密集,更重要的是制度依賴,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實質是高度依賴知識產權制度的產業集群。 科學合理地劃分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不僅是拉動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綜合能力提升的引擎,也是檢驗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實施成效的標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李青文供稿,詹映、郭雨灑審校)
本文僅代表研究基地專家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注釋】
[1] 英文全稱:“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nsive Industrie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Employ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
[2] 原文來源:http://documents.epo.org/projects/babylon/eponet.nsf/0/419858BEA3CFDD08C12580560035B7B0
/$File/ipr_intensive_industries_report_en.pdf,英文全稱:“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3] 全稱是“Community Plant Variety Office”(歐盟植物品種局)。
[4] 原文:“IPR-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defined as those having an above-average use of IPR per employee, as compared with other IPR-using industries. As is shown in Chapters 6 and 7, these industries are concentrated in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ervices sectors.”
[5] 其將總體經濟活動分為22個部分,進一步細分為88個部門(通常稱為2個部門數字水平),272組(3位數水平)和615組(4位數水平)。
[6]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 (EPO)2011年10月版。
[7] 原標題為“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U.S. Economy: 2016 Update”,原文參見:https://www.uspto.gov/sites/
default/files/documents/IPandtheUSEconomySept2016.pdf。
[8] 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主要統計數據報告(2015)》。
[9] 全稱是《版權相關產業的經濟貢獻調研指南》(Guide on Surveying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
[10] 李黎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測算:歐美經驗與中國路徑”,載《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