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影视,日韩伦理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亚洲欧洲在线观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牛牛

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國家創新能力發展
發布時間:2017/8/14 14:54:10來源: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網分享到

  【編者按】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創新越來越成為提升國家和區域競爭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創新不斷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本質上就是創新能力的競爭。厘清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與其創新能力之間的關系,對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增強國家競爭力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期信息速遞通過近10年的WIPO全球創新指數剖析我國創新能力的變化,并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對國家創新能力發展進行新的解讀,發現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與其創新能力呈正相關關系,進一步從制定和落實創新制度、主動融入全球創新鏈、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2016年WIPO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以“全球創新,致勝之道”為主題,指出創新以及創新政策對國家經濟的增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能力也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全球生產分工發展變化過程中,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逐漸轉變為創新能力的競爭,通過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對增強國家競爭力,推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我國創新能力發展變化

  自2007年開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每年都會聯合發布全球創新指數(GII)。WIPO全球創新指數主要對國家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方面的各項指標進行衡量,通過對各項指標的簡單平均,得到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全球創新指數得分,進而根據得分進行全球創新排名,這一排名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2007年以來,其評選主題涉及創新的重要性、創新的地區動態、創新中的人才要素、促進發展的有效創新政策等,這些主題越來越強調創新對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2016年報告指出,當前經由全球化網絡開展的創新活動比例不斷上升,創新不斷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說明創新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趨勢。通過對2007-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進行分析,發現我國在創新能力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變化。

  (一)我國與高收入經濟體差距逐漸縮小。

  2007-2016年,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經濟體的創新指數排名中,排名在我國前面的均為高收入國家,我國始終保持著中上游水平,排名處于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的第1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創新能力也呈現波動上升態勢(見圖1)。

                  

  2016年,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不斷實施推進,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達到歷史最高排名,位于世界第25位,較上年提升4位,在東南亞、東亞及大洋洲地區排名第7位。《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美國、英國、日本的國家創新競爭力位列G20成員的前3位,我國排名第9位,是G20集團國家中唯一進入前10位的發展中國家。

  (二)商業成熟度優勢明顯,創新制度投入有待提高。

  創新投入次級指數包括制度、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以及商業成熟度五個方面,主要衡量促使國家創新活動形成的相關環境要素。近年來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國不斷加大各方面的創新投入,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環境。在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以及市場成熟度等方面均保持中等偏上水平,憑借知識型工人等評價項目的優異表現,商業成熟度發展迅速,但制度一直是我國創新投入的短板,尤其是相關監管環境的構建,在全球排名中處于落后水平。

  從整體上看,近年來我國在創新投入方面不斷進步,2016年在128個國家和經濟體中排名第29位(見圖2)。在五個衡量指標中,2008-2016年,人力資本和研究、基礎設施以及市場成熟度的平均排名分別為第48位、第43位和第42位,處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教育、普通基礎設施以及貿易、競爭和市場規模等評價項目排名全球前列,是我國的優勢所在。在商業成熟度方面,我國具有較大優勢,2016年排名全球第7位,尤其是在知識型工人這一評價項目中排名全球第1。在制度方面,2008-2016年平均排名第91位,一直處于全球中等偏下水平,制度要素中的監管環境排名107位,是我國的劣勢所在。

                   

  (三)知識和技術產出成效顯著,創意產出不足。

  在創新產出次級指數方面,主要包括知識和技術產出以及創意產出兩個方面,代表創新活動在經濟中的結果。我國在知識和技術產出方面表現優異,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在知識的創造和知識的傳播方面能力不斷增加。在創意產出方面雖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基礎較為薄弱,尤其是在創意產品和服務方面有多項指標處于劣勢地位。

  從整體排名上看,我國創新產出排名波動較大,2016年在全球128個國家和經濟體中排名第15位(見圖3)。其中知識和技術產出表現優異,2010-2016年平均排名全球第6位1,在知識的創造以及知識的傳播中有多項評價項目位列全球第1。創意產出方面,2010-2016年平均排名全球第58位,2016年,網絡創意排名第92位,創意產品和服務排名第38位,與高收入經濟體還存在較大差距。

                    

  二、全球價值鏈與國家創新能力

  當前,全球分工的顯著特征就是產品內分工,產品生產的不同環節被劃分到不同國家,逐漸形成包括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以及產品營銷等環節的全球化生產網絡。在這一過程中,全球價值鏈逐漸形成,具有較強科技實力的國家處于價值鏈的上游位置,科技實力較弱的國家則處于價值鏈的下游位置,造成這一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創新能力的差異所帶來的增加值獲取能力的不同。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的深入推進,生產要素的流動不斷加速,激烈的競爭會倒逼產業提高效率、實現轉型,進而激勵高技術產業的產生。伴隨著產業的轉型發展,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角色也會發展轉變,產業逐漸由生產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和市場推廣等環節發展,從而推動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比較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以及國家創新指數排名,可以得出我國創新發展呈現以下幾方面規律。

  (一)我國全球價值鏈位置與創新能力基本呈正相關關系。

  在對比研究中,創新能力用2007-2016年WIPO全球創新指數表示,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用上游度表示2,通過2007-2016年我國平均上游度指數和全球創新排名散點圖(見圖4)可見,隨著我國創新排名的不斷提升,上游度指數呈現變小趨勢,表明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逐漸提高。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與創新能力之間基本呈正相關關系。

  2005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我國產業結構轉變進入提升發展階段,之后,根據國家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指導目錄做了多次修改和調整。經過10年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向合理化和高級化兩個方向發展,產業的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與此同時,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也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不斷提升。因此,創新能力的增強會促進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提升也會對創新能力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二)傳統產業創新發展是提升價值鏈位置的基礎。

  2016年上半年,我國產業結構持續調整,服務業、新興產業等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持續增強。但從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來看,現階段,第二產業仍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第三產業還很難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互聯網+”和工業4.0時代的到來,更有力地說明了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全球價值鏈位置的基礎。從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看,我國某些裝備制造領域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位置(見圖5),影響著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發展的整體進程。作為傳統的制造業大國,應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通過創新發展提升優勢產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三)高技術產業發展是提升價值鏈位置的持續動力。

  隨著精密醫療、清潔能源和節能技術、互聯網科技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創新發展與高科技之間聯系密切,高技術也逐漸成為全球價值鏈中高位置的代名詞。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在創新投入方面力度不斷加強,但創新產出與高收入經濟體差距較大。因此,在推動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應注重高技術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進而不斷激發創新的活力,增強創新信心,培養創新理念,引領我國的產業創新發展,使高技術產業發展成為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持續動力。

  三、對我國創新發展的啟示

  當前,全球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創新呈現新格局。創新活動對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亞洲國家在新技術方面不斷趕超,全球創新版圖呈現擴張趨勢。新的全球創新格局為我國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持續推進創新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在全球創新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不斷推進國家創新發展,進而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

  (一)制定和落實國家創新制度是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

  自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后,我國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016年,創新效率迅速提升,位列全球第7位。作為創新大國的美國,2015年頒布了新版的《美國國家創新戰略》,進一步強調了政府在創新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勵民眾的自由創新發展,2016年,美國的創新排名回升至第4位。創新戰略和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對國家創新能力的提升發揮著重大作用。

  國家創新制度的制定和落實是創新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思想的不斷進步,創新體制的持續更新,創新環境的完善發展是提升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本質要求。與此同時,我國還應注重創意產出方面政策的制定和落實,為提高創新產出水平奠定基礎。

  (二)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是提升我國創新能力的根本選擇。

  我國在世界上的創新排名不斷提升與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有著密切聯系。隨著全球化網絡開展的創新活動比例不斷上升,更多的創新活動是通過全球價值鏈完成的,因此,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加入全球創新發展的變革之中,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選擇也是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的根本選擇。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應通過采取人才培養、加強合作、文化氛圍的形成等多方面措施完善創新體系,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從而明確我國在全球發展中的戰略定位,結合實際國情,走出適合我國的創新發展路徑。

  (三)產業轉型升級是創新推動全球價值鏈位置提升的必然要求。

  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最關鍵的是要實現產業的創新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產業發展也迎來了重要的轉型時期,“世界工廠”的功能也逐漸向東南亞國家轉移。在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產業發展報告2016》中指出,2015年,我國服務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超過了50%,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大的產業,但報告同時指出,服務業還難以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引擎發揮作用,需要發揮工業和服務業的“雙引擎”作用。因此,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位置既要靠科技產業突破創新,又要靠傳統產業創新發展,這不僅是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進一步推動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創新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 傅利平 何蘭萍 吳凡)

  本文僅代表研究基地專家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注釋】

  1 由于2008、2009年此項指標統計口徑不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2 通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產出表對我國1995-2011年的產業平均上游度進行測算,上游度是指某一產業與最終消費使用的平均距離。目前,WIOD數據為1995-2011年,上游度僅能測算到2011年,為保證二者之間關系在時間序列上的可比性,研究根據已有數據預測2012-2016年我國產業平均上游度情況(采用灰色預測方法進行預測)。

  3 2012-2016年平均上游度指數為預測值。

  4 采用2011年WIOD投入產出表數據,對各國電子和光學設備制造業的增加值率及上游度進行衡量。

中國知識產權報社   版權所有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6號 郵編:100088 電話:010-82803888-6002 郵箱:nipso@cipnews.com.cn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5001074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82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融水| 湟源县| 上高县| 临猗县| 砚山县| 奇台县| 塔河县| 孟连| 军事| 乌鲁木齐县| 罗平县| 潍坊市| 出国| 怀柔区| 钟祥市| 彩票| 日喀则市| 高平市| 镶黄旗| 鸡东县| 佛坪县| 舟山市| 武清区| 肇庆市| 隆德县| 井冈山市| 合作市| 甘南县| 潜江市| 霸州市| 长沙市| 武冈市| 延长县| 安宁市| 交口县| 景东| 蒙山县| 乐都县| 罗甸县| 威海市|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