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了《廣東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力爭通過3年努力,基本建立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和粵港澳創新圈。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在調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時強調,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抓手和保障。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要完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探索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探索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推動知識產權信用監管體系建設。同時,要推進重點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審查協作廣州中心和商標局廣東辦事處建設,推動廣東成為國家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實驗區;建立健全創新政策審查和評價考核機制,出臺促進創新發展政策,開展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建立專利導航產業創新發展工作機制。《行動計劃》還提出,要建立省重大經濟和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制度,對政府重大投資活動、公共財政支持的科研項目開展知識產權評議。并深化科技創新評價制度改革,將專利創造、標準制定及成果轉化等業績作為高等學校教師和科研人員職稱評審、績效評價、考核激勵的重要依據。
在加強知識產權有效運用方面,《行動計劃》要求推動專利技術實施轉化,推動知識產權運用。大力培育和建設一批地方新型研發機構,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開展前沿探索性技術研發。完善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基地建設,推動專利基礎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提高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建設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行動計劃》還提出建設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圍繞知識產權運營交易體系建設,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市場化方式運作的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加快建設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橫琴特色試點平臺和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開展覆蓋粵港澳、連通海內外的知識產權交易。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引用作用,與社會資本共同組建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金融機構擴大質押物范圍。完善跨國(境)科技金融服務和平臺建設,鼓勵企業開展參股并購、聯合研發、專利交叉許可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在拓展過及創新合作空間上,要建立國際產學研創新聯盟,加快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中以(廣州、東莞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一批高水平的國際合作重大創新平臺。
此外,《行動計劃》還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例如如在知識產權領域,要完善知識產權審判審理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三審合一”,探索建立跨地區知識產權案件異地審理機制,打破對侵權行為的地方保護;加快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建設,在刀具、陶瓷、皮具等多個產業集群及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平臺,逐步形成專利密集型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體系;推進專利保險試點,積極爭取國家授權在珠三角地區全面開展全國專利保險試點,常態化開展專利執行保險、侵犯專利權責任保險,探索知識產權專利保險新險種;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研究開展全國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
據了解,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去年9月以來,按照“邊報批、邊改革、邊推進、邊落實”的原則,在申報過程中即同步推進改革試驗。今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廣東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后,又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迅速制訂行動計劃,系統梳理、細化提出了116項具體改革事項(包括國家授權改革事項16項、省屬改革事項100項),并積極推動落實。截至目前,已有98項改革事項落地實施,占總數約85%,多項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通訊員陳 爽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