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
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Peking University,IIPP,以下簡稱“研究中心”)于2008年12月創建,是隸屬于北京大學的專業教學研究機構。研究中心依托北京大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優勢,利用國內外學術資源,以組建世界一流的知識產權學術團隊,服務于政府、國際組織及企業,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為宗旨。2010年,研究中心承建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北京大學主辦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研究基地”,跟蹤世界知識產權發展動態,從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重大課題項目研究,已成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發展智庫之一。與此同時,自2013年始,研究中心承辦創刊于1990年的《科技與法律》(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Law)雜志(國家科技部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主辦),成為探索科技與法律基礎理論與熱點問題,促進科技創新與法學繁榮的重要學術交流平臺。
2013年12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五周年,經過五年的探索,研究中心形成了科研、教學、咨詢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多元平臺構成了研究中心的核心競爭力。研究中心的科研工作緊密關注當下我國的知識產權現實問題,并以規范的法學研究方法對哲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研究中心從建立伊始就瞄準國際前沿,以國際化拓展為要求,廣招世界各地的優秀學者,組織各類國際學術會議和交流活動,并通過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與國際同行保持持續性的交流。
值研究中心成立五年之際,在總結一系列豐碩成果的同時,中心正在籌劃第二個“五年發展計劃”,擴充日常研究團隊、鞏固中心管理制度、明確中心研究使命、打造中心學術品牌。力圖在第二個五年中,全面發展“研究中心”、“北大基地”和“學術期刊”三大平臺,形成真正意義上世界一流的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機構。
二、機構
行政管理團隊:
主任:易繼明
副主任:張平、楊明、杜穎
主任助理:蔡元臻、徐健
專家顧問團隊:
段瑞春 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會長、教授
杜 穎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
郭壽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蔣志培 原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
羅豪才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饒戈平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沈仁干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
田力普 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
孫遠釗 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APLI)執行院長
Francis Gurry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
Frederick W. Mostert 原國際商標協會主席
Joseph Strauss 德國馬普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
Katsuya Tamai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Martin J. Adelman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教授
三、研究團隊
研究中心現有一批專職研究人員和兼職研究人員。現有專職人員中,易繼明研究員是知名民商法和知識產權法專家,長期從事私法一般理論、財產法、知識產權與科技法學等理論研究;張平教授是知名知識產權法專家,主要從事網絡法、著作權法、專利法與產業技術政策等研究;杜穎教授主要從事商標法研究,在中、美、日三國的商標法問題上擁有大量學術成果;劉銀良教授主要從事專利法、科技法和生物技術法等研究;楊明副教授主要從事著作權法、信息技術法和知識產權基礎理論等研究;劉東進副教授主要從事著作權法、專利法及國際技術轉讓法等研究。與此同時,中心在全球范圍內延聘了一些知識產權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學術與實務人才,如美國聯邦上訴法院(CAFC)首席大法官Randall R. Rader、德國不萊梅大學名譽教授Heinz Goddar、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Francis Gurry、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會長段瑞春教授、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吳漢東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教授、世界知名知識產權專家Joseph Strauss教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Martin J. Adelman教授、日本東京大學教授Katsuya Tamai教授和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APLI)執行院長孫遠釗教授等。研究中心創始主任設中外共同主任:中方主任為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鄭勝利,外方主任為臺灣著名學者劉江彬教授。2012年6月,易繼明研究員接任第二任主任。
四、主要工作
1.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咨詢:中心接受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門委托,就有關知識產權、科技與法律等議題進行研究,提供立法或政策建議。
2.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和系列講座:中心積極開展各類學術與實務性論壇,如2008年12月主辦的“知識產權——新經濟時代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2012年10月主辦的“中美知識產權保護和反傾銷法律事務高峰論壇”等。2013年正式啟動“北大知識產權講座”系列,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前來講學,促進專業知識的交流和學術探討。
3. 主持學術叢書與連續出版物出版:中心與知識產權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等合作,推出了系列學術專著如“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學術叢書”系列、“科技法學論叢”系列等。同時,中心還組織出版《私法》、《中國科技法學年刊》和《北大知識產權講座初編》等連續出版物。
4.從事科研課題項目研究:中心接受政府部門或企業委托,從事科研課題項目研究。過去四年,已經完成《軟件知識產權保護指數研究》、《重點科技立法項目研究》、《國家網絡信息內容安全監管體制研究》、《原始創新知識產權政策與戰略研究》、《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新興媒體特別是互聯網管理的基礎性立法》和《中國高校向境外轉移專利技術現狀及對比研究》等項目研究報告,并受到委托方好評。
5.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截止2012年底,經過鄭勝利教授、曲三強教授、易繼明教授、張平教授等指導,中心培養畢業法學碩士生20余名,法學博士生10余名。中心通過學術沙龍、國際交流、社會調查和項目參與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發展提供成長空間。
6.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員、訪問學者等:中心每年邀請數位國內外學者前來進行教學、研究與學術交流。截止目前為止,已接待客座研究員和訪問學者10余名。2013年,美國阿克倫大學法學院(the University of Akron School of Law)Jeffrey M. Samuels教授、福德漢姆大學法學院(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George W. Conk教授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法學院Robert Merges教授相繼來訪,參與校內外的一系列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
五、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研究基地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北京大學研究基地”(以下稱“北大基地”)設立于2010年,由研究中心承建,接受國家知識產權局委托和指導,從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推動相關制度建設和教育文化發展。根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規劃,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四個環節中,北大基地的研究重點為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三年來,北大基地利用這一平臺,整合國內外知識產權戰略學術資源,開展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并跟蹤國際知識產權發展動態,為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提供相關政策建議和決策支撐。現任基地主任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易繼明研究員兼任。
北大基地啟行以來,針對一系列知識產權問題進行研究,并最終形成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上交國家知識產權局。研究任務的主要形式為:《信息速遞》、專項課題研究、應急項目研究、國外報告翻譯、政策建議、專項調研和一般項目研究。此外,基地研究人員還針對知識產權和法學領域中的其它焦點議題獨立進行研究,撰寫學術論文和著述并發表。其中,累計撰寫《信息速遞》19期,開展專項課題研究10項,應急項目研究11項,報告翻譯8項,政策建議8項,專項調研4次,一般項目研究27項。
六、《科技與法律》學術期刊
為了擴大中心和“基地”的學術影響力,中心還承辦了國家科技部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主辦的《科技與法律》雜志(以下簡稱“雜志”),力圖中心在我國學界和產業界的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2013年2月,經法學院與中國科技法學會協商,由研究中心負責編輯出版雜志的工作。在此基礎上,研究中心于同年3月份迅速組建編輯部,并使期刊之編輯、出版與發行步入正軌。雜志于1990年創刊,截止2013年8月已經出版104期,現已成為科技部科技類核心期刊,一度被選入南大CSSCI法學類擴展版期刊。在研究中心的努力下,雜志的月印量已經從1500冊增至3500冊,并于2014年第1期全面改版,在增強可讀性的同時,提升雜志的學術性。
單位: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京大學理科5號樓413室
郵編:100871
聯系人:蔡元臻 黃曉穌
電話:010-62756064
傳真:010-6275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