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情況納入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統計通報范圍并加強考核。
2.探索開展信用檔案信息及其采集、處理和評價等知識產權保護相關信用標準研制工作。
3.推動各地及時公布假冒專利和專利侵權案件信息。出臺專利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專利侵權、假冒專利及專利代理失信等信用信息的采集規則和使用方式。
4.公布權利人申請扣留侵權嫌疑貨物擔保、收發貨人反向擔保、依申請扣留侵權嫌疑貨物、依職權扣留侵權嫌疑貨物、知識產權案件調查及認定、行政處罰、貨物處置等7項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權力清單。試點開展違法企業屬地通報制度,曝光違法企業名單,及時通報所在地政府。
5.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維權“護航”專項行動,重點打擊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環境保護等涉及民生領域和高新技術領域的專利侵權假冒行為。
6.開展2015紅盾網劍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絡商標侵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7.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5”專項行動,針對網絡侵權盜版行為進行專項治理。
8.健全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機制,指導地方制定電子商務平臺專利保護工作方案。對大型商業場所專利侵權假冒行為開展集中檢查、集中整治、集中辦案。
9.建立健全大型展會知識產權執法維權工作機制,從展前排查、展中檢查、現場調處等方面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修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10.完成國家版權監管平臺年度建設任務,對互聯網傳播作品侵權盜版進行監控取證,將APP等新型傳播方式納入版權監管范圍。
11.建立正版軟件管理系統,完善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責任制度,及時通報問題和責任人名單。完善企業軟件正版化信息統計制度,加強中央企業正版軟件集中采購和軟件資產管理,開展中央企業使用正版軟件工作檢查,適時印發中央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指南。
12.在貨物生產、加工、轉運中加強知識產權監管,探索建立對跨境貿易及進出口中涉嫌專利侵權貨物進行侵權判定咨詢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適應國內自由貿易區特點的專利執法維權工作機制。
13.重點打擊危害群眾健康安全、妨礙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售假冒偽劣名牌產品犯罪行為。完善打假溯源技術平臺的實戰運用,細化與重點電商企業的協作機制。
14.重點查辦一批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侵權假冒犯罪案件,大力查辦與侵權假冒犯罪有關的職務犯罪。制定檢察機關辦理包括侵權假冒在內的刑事案件審查逮捕指引和公訴部門準確把握經濟犯罪政策法律界限的指導意見。
15.加強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重點針對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進度、信息共享范圍、信息錄入內容和時限、實際運行效果等開展實地調研。
16.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知識產權與競爭糾紛行為保全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17.規范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工作,發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探索知識產權糾紛行業調解工作機制,加強調解隊伍專業化培訓。
18.發布中國公證行業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調研報告,探索知識產權公證證明方式、服務形式、服務手段的新模式。健全完善知識產權證據材料公證保管執業平臺建設,推進知識產權權利認定和糾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