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O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二○一○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中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全面推進的關鍵一年。中國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總體部署,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各有關部門根據《2010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的具體工作安排,按照“完善制度、加強執法、突出專項、推進協調、強化宣傳、規范管理”的指導方針,不斷夯實工作基礎,從立法、審批登記、執法、機制和能力建設、宣傳、教育培訓、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有效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成效顯著。
一、立法
2010年,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產權立法工作有序開展,知識產權法律、法規、規章以及相關規范性文件不斷完善。
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第三次修改工作順利完成,修改后的《專利法實施細則》于2月1日開始施行,修改后的《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提高了專利授權標準,完善了外觀設計審查制度、強制許可制度,增加了訴前證據保全制度和維護公眾權益的措施,加強了專利保護力度;同時,《專利行政執法辦法》、《專利審查指南》等12部規章的制定、修訂工作基本完成,其中《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的修訂著力于解決專利行政執法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規范了專利行政執法行為,加強了專利權保護。
《商標法》修訂工作持續推進,200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報請國務院審議的《商標法(修訂送審稿)》已廣泛征求意見并就意見集中問題展開研討和調研;同時,《商標法實施條例》等配套法規的修改工作穩步推進。
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已于2月26日公布, 并自4月1日起施行;《著作權質權登記辦法》已于11月25日頒布;《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辦法》等法規,《作品自愿登記辦法》、《教科書法定付酬辦法》等規章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并于4月1日起實施。
農業部發布《第八批農業植物品種保護名錄》;組織修訂和制訂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侵權案件處理規定》、《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復審委員會審理規定》和《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則》等規章并形成了送審稿;研究起草了《農業遺傳資源權屬登記管理辦法》(草稿);會同國家林業局聯合研究制訂了《關于臺灣地區申請人在大陸申請植物品種權的暫行規定》;組織制定了《農產品地理標志質量控制技術規范(編寫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各類知識產權的不同特點和保護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和發布規范性文件,推進了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規范化和統一性。4月,制定并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首次以規范性文件的方式,對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若干司法審查標準提出指導性意見;11月,發出《關于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針對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明確了該類案件的審理原則和具體標準;有關壟斷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起草工作穩步推進,已形成會議討論稿。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深入開展認定馳名商標案件的評查,對于馳名商標司法認定進行專項規范。
二、審批登記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審批登記工作穩步推進,在質和量兩個方面均取得新的突破。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222,286件,首次突破百萬大關,同比增長25.1%。國內申請1,109,428件,占總量的90.8%,同比增長26.4%;國外來華申請112,858件,占總量的9.2%,同比增長13.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91,177件,占總量的32.0%,同比增長24.4%;實用新型專利申請409,900件,占總量的33.5%,同比增長31.9%;外觀設計專利申請421,273件,占總量的34.5%,同比增長19.9%。
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共授權專利814,825件,同比增長40.0%。國內專利740,620件,占總量的90.9%,同比增長47.6%;授權國外來華專利74,205件,占總量的9.1%,同比降低7.5%。其中,發明專利135,110件,占總量的16.6%,同比增長5.2%;實用新型專利344,472件,占總量的42.3%,同比增長69.0%;外觀設計專利335,243件,占總量的41.1%,同比增長34.3%。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依據《專利合作條約》提出的國際申請12,917件,同比增長61.5%;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國際申請共62,558件,同比增長16.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62,317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41件。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復審請求12,369件,比2009年增加3,174件,同比增長34.5%;受理無效宣告請求2,411件,比2009年增加164件,同比增長7.3%。
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收到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1,108件,予以公告并發出證書1,009件。
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專利許可合同備案9771件,數量增長迅速,許可專利18,540件。登記專利質押合同362件;質押金額 65.9696億元。
201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072,187件,突破百萬大關,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共審查商標注冊申請1,480,680件,審查周期由36個月以上縮短至1年之內,提前兩個月徹底解決商標審查積壓問題;共受理異議申請案件48,930件,同比增長24.07%,共裁定商標異議案件32,447件,同比增長29.68%;共受理商標續展注冊申請78,016件,辦理續展注冊商標68,141件;受理變更商標注冊事項申請127,995件,辦理變更注冊商標111,381件;受理商標轉讓申請86,182件,辦理轉讓注冊商標84 966件;受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備案申請20,524件,辦理24,554件;備案特殊標志2120件,官方標志4件。截至2010年底,中國商標注冊累計申請829.5萬件,累計注冊商標562.8萬件,有效注冊商標460.4萬件,均居世界第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受理地理標志商標申請382件,注冊和初步審定269件;截至2010年底,累計核準注冊和初步審定地理標志商標1040件,累計核準注冊農產品商標95.12萬件。
201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受理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提交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領土延伸申請16142件,國內申請人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提出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1820件。截至2010年底,累計通過馬德里體系領土延伸指定中國的申請量為154302件,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申請人提交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累計已達11 427件,在發展中國家排名第一。
201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共收到商標評審案件新申請72253件,同比增長24.9%。其中收到駁回復審案件61920件,同比增長22.4%;收到爭議、異議復審等復雜案件10333件,同比增長41.8%。共審理商標評審案件39220件,同比增長9%。其中審理駁回復審案件29985件,同比增長4.9%;審理爭議、異議復審等復雜案件9235件,同比增長9.8%。收到涉及商標注冊程序性爭議行政復議申請103件,同比增長22.6%。
2010年,中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達81966件,連續5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整個“十一五”期間,中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從2006年的2萬余件逐年遞增到8萬余件,翻了兩番,平均年增速達37%,5年累計總量已達24萬余件,是“十五”期間的四倍。2010年全國作品自愿登記量達375649件,著作權合同備案502件,著作權質押合同登記77件,均實現了逐年遞增。
2010年,農業部和林業局加大工作力度,植物新品種保護進一步加強。農業部全年受理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權申請1206件,創歷史新高,其中外國人申請116件,較2009年增長11.5%。年申請量居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第四位。通過優化品種權申請審查和測試流程,審批效率大大提高,授予品種權666件,較2009年增長34.8%;受理審查各類植物新品種復審請求25件,結案25件,是2009年的5倍。截至2010年12月31日,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累計達7761件,已結案4214件,授予品種權3473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不斷加快。全年新公告頒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334個。截至2010年12月底,農業部已累計公告頒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536個。林業局全年受理國內外品種權申請89件,對95個新品種權申請進行了初步審查,對38個新品種權申請進行了實質審查。授權植物新品種26件, “十一五”期間申請量和授權量比“十五”期間分別增長81%和115%。
2010年,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備案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10年底,海關總署共核準知識產權備案申請201 94件,其中2010年新增加核準備案3035件。
三、執法
1.專項行動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各相關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完善執法機制,加強執法力度,知識產權執法進一步形成合力。
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中國國務院作出部署,決定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全國集中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以下簡稱專項行動),對產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高發地等重點地區,新聞出版業、文化娛樂業、高新技術產業、農業等重點領域,圖書、音像、軟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車配件、手機、藥品、種子等重點產品的侵權行為進行集中打擊和專項整治。
在專項行動開展過程中,中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動員部署,狠抓落實,推動專項行動順利開展,相關工作取得重要成效。
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印發<知識產權局系統執法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抓緊貫徹落實專項行動工作部署的通知》、《關于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舉報投訴維權服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加大打擊專利領域群體侵權、反復侵權和假冒專利行為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建設及舉報投訴工作。
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知識產權局系統專利執法力度明顯加強,執法辦案量顯著增加。2010年10月至12月,共執法辦案805件,占全年總執法辦案量的44.16%。其中,受理專利糾紛案件458件,同比增長99.13%;查處假冒專利案件347件,同比增長101.74%;共出動執法7044人次,同比增長102.59%;檢查商業場所2568次,同比增長96.78%;檢查商品732073件,同比增長89.02%;跨地區執法協作478次,同比增長419.57%,有力打擊了專利侵權假冒行為。
全國工商系統積極落實專項行動,截至2011年1月7日,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人員722,350人次,檢查經營主體1 694 779戶,檢查批發零售市場和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08 213個,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372個,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16 036件,其中侵犯馳名商標權益案件2525件,涉外商標專用權案件2439件,地理標志商標專用權案件242件。其中查處利用網絡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91件,受理和處理消費者申訴和舉報1739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384.201萬元。
全國版權部門集中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積極落實印刷復制生產源頭治理、出版物市場治理、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等重點工作,加強行政執法和市場監管。目前,掛牌督辦的55起重大案件已依法宣判5起,34起進入司法程序,查破大要案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扎實推進,已有31家中央國家機關和青島市市、區兩級機關完成檢查整改工作。企業軟件正版化工作積極推進,經驗收已完成軟件正版化企業1621家。
海關總署專門制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截至2011年2月底,全國海關共扣留侵權貨物約7389批次,涉及侵權商品約4407萬件,案值約達1.03億元人民幣。
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亮劍”專項行動。截至2010年底,全國公安機關破獲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案件2049起,涉案價值23.07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4157名,逮捕930名,搗毀制假窩點916個,打掉批發銷售團伙417個。破獲案值100萬元以上的大要案件306起,各項戰果已達到往年同期的3倍。在“亮劍”行動中,各地以偵破大要案件為突破口,成功破獲北京 “7.16”特大制售假藥案、江西張某制售假冒“惠普”、“佳能”等品牌打印機耗材案、山東袁某制售假冒婦幼用品案、廣東敖某利用互聯網銷售假冒名牌音響器材案等大要案件,并在深入推進“亮劍”專項行動中,將50起大要案件列為公安部“亮劍”專項行動第一批督辦案件,下發各地予以重點督導,確保案件做到嚴查嚴辦、徹查徹辦。
2.日常執法
在適時開展專項行動,加大對侵權假冒行為集中打擊力度的同時,知識產權各相關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加強日常執法,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后制定印發《2010年知識產權局系統執法工作安排》、《專利行政執法操作指南》等文件,部署、指導、推進全國執法工作的開展。全國知識產權局系統深入開展“雷雨”、“天網”知識產權執法集中行動,大大遏制了群體侵權、反復侵權與專利詐騙行為的發生,震懾了違法分子,對營造創新與發展的良好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知識產權局系統共受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1095件,受理其他專利糾紛案件18件,查處假冒專利案件728件,出動執法人員20646人次,檢查商業場所10642次,檢查商品2134668件,跨部門執法協作545次,跨地區執法協作972次。
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以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為核心,加大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工作力度,重點查處侵犯食品、藥品、農產品商標、馳名商標、地理標志、涉外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商標侵權假冒行為,全年共查處各類商標違法案件56 034件,查處一般違法案件7486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48548件,其中查處商標涉外案件11524件;共收繳和消除違法商標標識1275.22萬件,案值140561萬元;移送司法機關涉嫌商標犯罪案件175件,犯罪嫌疑人163人; 對2310件商標通過馳名商標認定進行擴大保護,其中114件為外國注冊人所有,分屬16個國家和地區有效保護了國內外商標注冊人的合法權益。
國家版權局在強化行政執法、提升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深入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在行動第一階段,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已查處“音樂在線”、“翠微居網”等204起侵犯著作權案件,正在立案查處157起,其中“江蘇中國寬頻網”等30起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同時加強主動監管,對悠視網、Verycd等15家大型網站視頻作品傳播進行實時監控。
文化部先后下發了《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關于規范網絡音樂市場秩序整治網絡音樂網站違規行為的通告》、《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集中清理整治一批違規網絡音樂網站的通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關于查處違法動漫產品的通知》等文件。通過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加大對侵權盜版音像、書刊、網絡游戲、網絡音樂、動漫等產品的查處力度,堅決杜絕在合法經營場所存儲、擺放及銷售侵權盜版產品,在寧波等地查處了一批文化市場重大案件,有效遏制了侵權行為的發生,大力凈化市場環境。
2010年,全國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共出動檢查8145206人次;責令經營單位改正131681家次;受理舉報47816件;立案調查60132件;移交案件2184件;辦結案件51248件;警告經營單位120984家次;罰款14877萬余元; 沒收違法所得186萬余元; 沒收非法物品2810萬余件;停業整頓12378家次;吊銷許可證426家。
2010年,農業部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執法,將種子生產環節、種子生產源頭作為執法重點,強化源頭監管,提高執法效率。在23個省(區、市)抽取1330份種子樣品并進行了身份鑒定,打擊“套牌”假冒侵權行為。2010年10月份以來,先后吊銷5家生產銷售侵權假冒種子企業的生產經營許可證。地方農業部門查處了37件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種子案件,涉案種子達35萬公斤,案值達500余萬元,侵權人共賠償品種權人損失12.7萬元。加強對授權品種生產許可證發放的管理。選擇11個糧食大省作為品種權執法試點,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
林業局以林木種苗質量監管為執法工作重心,組織4個國家級種苗質量檢驗中心對19個省(區、市)林業重點工程造林使用種苗質量進行抽查,對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標簽制度執行、林木種子來源等情況進行重點檢查,有效加強了涉及林木新品種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中國海關全年共扣留侵權貨物約2.03萬批,涉及侵權商品約1.1億件,商品價值達人民幣約2.5億元。其中,主動依職權扣留的侵權貨物和物品達到了20138批,占全部扣留批次的99,5%。
3.司法工作
2010年,全國司法機關統一認識,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2010年,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繼續迅猛增長,知識產權民事審判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的主渠道作用更加明顯。全國地方法院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42931件和41718 件,同比分別增長40.18%和36.74%。其中,新收專利案件5785件,同比增長30.82%;商標案件8460 件,同比增長22.50%;著作權案件24719件,同比增長61.54%;技術合同案件670件,同比下降10.31%;不正當競爭案件1131件(其中壟斷民事一審案件33件),同比下降11.78% ;其他知識產權案件1966件,同比增長14.17%。全年共審結涉外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 1369 件,同比增長0.59%;審結涉港澳臺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278 件,同比下降21.25%;審結壟斷民事一審案件23件。全年共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二審案件6522 件和6481件,同比分別增長22.13%和18.01%;再審案件111件和109件,同比分別增長11%和1.87%。最高人民法院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民事案件313件和317件(含舊存),其中新收申請再審案件198件,審結206件(含舊存)。
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的審判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2010年,全國地方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一審結案率從2009年的85.04%上升到2010年的86.39%;再審率從2009年的0.33%下降到2010年的0.27%;上訴案件改判發回重審率從2009年的6.00%下降到2010年的4.57%。知識產權訴訟調解效果顯著,2010年全國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平均調解撤訴率達到66.76%,同比上升5.68%。全國地方法院知識產權一審民事案件審限內結案率由2009年的97.38% 上升到2010年的97.93%。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的結案率為87.33%。
2010年,全國地方法院共審結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的刑事案件 3942 件;判決發生法律效力6001人,其中有罪判決6000人。在審結案件中,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判決的案件1254件,生效判決人數1966人,同比分別上升24.53%和22.49%;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涉及侵犯知識產權)判處案件609件,生效判決人數 926人;以非法經營罪(涉及侵犯知識產權)判處的案件2054件,生效判決人數3068人;以其他犯罪判處的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25件,生效判決人數41人。在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判決的案件中,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決的案件585件,生效判決人數 1028人;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決的案件345件,生效判決人數459人;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決的案件182件,生效判決人數253人;以假冒專利罪判決的案件2件,生效判決人數3人;以侵犯著作權罪判決的案件85件,生效判決人數142人;以銷售侵權復制品罪判決的案件5件,生效判決人數10人;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判決的案件50件,生效判決人數 71人。
2010年,全國地方法院新收一審知識產權行政案件2590件;審結2391件。其中,新收專利案件551件,同比下降17.51%;商標案件2026件,同比上升47.23%;著作權案件2件,同比下降 50%;其他案件11件。最高人民法院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行政案件60件和56件。
2010年,全國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批捕、起訴等法律監督職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檢察機關全年共受理提請批準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887件3368人,相比2009年分別上升26.5%和26.3%;批捕1566件2613人,相比2009年分別上升24.7%和23.3%。共受理移送審查起訴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2207件4122人,相比2009年分別上升14.3%和17.2%;起訴1697件3066人,相比2009年分別上升10.6%和13.8%。
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切實糾正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打擊不力的現象。會同公安部等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專項監督行動”,進一步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監督,推進各地案件移送、“兩法銜接工作的規范化”。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抄送的侵犯知識產權案件《行政處罰決定書》副本的審查工作,對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及時提出移送公安機關的建議,共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1件,相比2009年上升40.9%。此外,全國檢察機關還注意發現和掌握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背后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線索,對于涉嫌犯罪的堅決依法查辦。
2010年,公安部始終將打擊破案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加大刑事執法工作力度,持續保持對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經過近三年的深入調研,共同制定了《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的出臺為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系統整理編寫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技戰法匯編》,提升全國各級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專業素質和偵查能力。
四、機制和能力建設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各相關部門積極創新工作思路,機制和能力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繼續圍繞知識產權發展的中心任務,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連續兩年組織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連續三年聯合相關部門召開“全國外商機構保護知識產權座談會”,召開“全國內資企業保護知識產權座談會”,強化與權利人的溝通對話機制。在全國專利執法協作機制的基礎上,泛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中部十六省市、西部十二省市、東北三省等跨省專利執法協作機制不斷深化;廣東、四川、河南、湖南等省內執法協作機制逐步完善。
截至2010年底,已有55個地方知識產權局進入“5·26”工程; 有38家司法機構、研究開發和法律服務機構進入全國專利保護重點聯系機制;共批復設立了71家維權援助中心,開通了12330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電話,逐步建成全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與舉報投訴網絡。
201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研究確定了首批53個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區)和41家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企業,推動41家示范企業簽署《蕪湖倡議》。同時,加大對中國海外商標維權力度,建立海外維權機制,加強與國際商標管理機關合作。10月和11月分別成功解決了“鎮江香醋”集體商標在韓國被惡意搶注案件和“孔子學院”商標在哥斯達黎加被惡意搶注案件。積極探索調解、和解結案機制。在積極推動解決商標評審案件積壓,全力縮短案件審理周期的同時,準確適用法律,加強辯法析理,并適時引入調解、和解機制,實現了案件審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國家版權局進一步規范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的業務活動,同時,大力支持中央級版權相關協會及有條件地區探索建立版權調解機制。先后授予成都市全國“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稱號,批準廈門、蘇州、昆山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的申請,進一步推動全國創建版權示范城市工作的開展。在版權執法方面,創造性地推行區域聯防協作機制,與香港海關簽署《打擊網絡盜版合作互助安排》;與臺灣地區智慧財產部門就《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后續工作啟動版權協助機制;先后建立長三角、粵港澳等協作處理機制,增強了版權區域執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農業部舉辦第四屆農業知識產權論壇,調動社會力量研究農業知識產權政策、問題和對策;組織開展了8種主要農作物DNA指紋鑒定方法標準研制;研究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技術支撐體系建設規劃,新建和擴建一批植物新品種種子種苗保藏庫(圃)、植物新品種測試和鑒定機構;完成了農業知識產權信息平臺框架建設。
林業局從林業發展特點和林業工作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討林業知識產權執法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和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測試體系,目前已完成2個分中心、2個專業測試站的基本建設;組織開展了近70項林業植物新品種測試指南編制工作,驗收了杏等21項測試指南,已經分別列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發布執行;積極搭建林業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試運行《中國林業知識產權網》;加強林業知識產權數據庫建設,重點完善和建設林業知識產權資源導航、林業專利、林業植物新品種權、軟件著作權、林業地理標志、林業知識產權動態、林業知識產權文獻和林業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等10個林業知識產權基礎數據庫,入庫記錄達到30多萬條。
海關總署設置主動保護與被動保護相結合的執法模式。在監管過程中發現進出口貨物涉嫌侵犯已備案知識產權的,或者發現個人攜帶、郵寄的物品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可以對侵權行為主動予以查處;知識產權權利人認為進出口貨物侵權的,無論知識產權是否已備案,都可以申請海關扣留貨物。
2010年,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優化創新刑事執法與行政執法銜接配合機制,逐步建立起公安機關“主動偵查”與行政部門“陣地控制”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信息共享、事先介入、聯合行動、優勢互補”的協作新機制。據統計,全年公安機關共接收行政執法部門移送案件754起,同比上升52.9%,凸顯了協作新機制的作用;積極倡導與企業權利人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的協作配合,建立起警企協作打假維權機制和舉報受理快速渠道。
最高人民法院強化知識產權司法改革意識,采取多項有效措施,積極推動知識產權審判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審判體系進一步優化。由人民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庭統一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即“三審合一”)的試點工作穩步推進。截至12月底,全國已有5個高級法院、49個中級法院和42個基層法院開展了相關試點。同時,知識產權審判制度創新不斷強化。4月,最高人民法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簽署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合作備忘錄,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科學技術咨詢專家庫,鐘南山、袁隆平等11位兩院院士受聘擔任最高人民法院科學技術咨詢專家,最高人民法院在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解決機制、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方面又上新臺階。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繼續完善知識產權案件管轄布局,進一步優化審判資源配置。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準的通知》和《關于印發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準的通知》,統一明確了各級法院知識產權民事案件級別管轄標準。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增加了管轄一般知識產權案件的基層法院,鼓勵中、基層法院開展跨地區劃片集中管轄,探索指定部分基層法院管轄部分專利案件,進一步優化了全國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格局。截至12月底,經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具有專利、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和涉及馳名商標認定案件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分別為76個、44個、46個和41個,具有一般知識產權案件管轄權的基層法院達到101個。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江蘇省昆山市人民法院開展試點審理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糾紛案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積極推動“兩法銜接”工作,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監督,特別是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網上銜接,信息共享”機制。目前,上海、云南全市(省)范圍內,北京、江蘇、廣東、浙江、湖北、山東、河南、四川、吉林等省、市的部分地區建立了“網上銜接,信息共享”機制,成效明顯,為檢察機關及時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提供了便利條件。1月,經過認真研究、論證,最高人民檢察院向國務院法制辦報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情況及落實相關司法改革任務的建議》,為國務院法制辦制定兩法銜接的改革措施意見,作出了積極貢獻。
五、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工作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各相關部門積極開展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力保障了世博會和亞運會順利舉辦,也借此契機大力提升了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版權局、高檢院、貿促會、新聞辦聯合下發《關于開展2010年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緊抓“加強監管、完善管理;注重配合、嚴格執法;加大宣傳,營造氛圍”三大工作重點,在全國范圍統一部署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工作,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與協調。年初,制定印發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6月,組織開展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專題調研;8月,開展專項行動中期督導檢查,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12月,組織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共有281個先進集體、518名先進個人獲得表彰,專項行動圓滿結束。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中央外宣辦、公安部、海關總署、工商總局、版權局、體育總局、高檢院共同制定并印發《關于加強2010年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通知》,指導推動地方有關部門進一步做好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及相關宣傳工作。
根據《關于開展2010年世博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的通知》和《關于加強2010年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通知》,各地方、各部門結合自身職能,大力加強世博會和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印發《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利執法維權工作方案》,圍繞世博會標志的外觀設計保護,參展品專利權穩定性等重點內容,對專利執法維權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加大專利侵權假冒的打擊力度。各地方知識產權局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區世博會執法維權工作方案,積極落實,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專利執法維權工作。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加強了對世博會標志、亞運會標志等保護工作。注冊各類世博會標志、特殊標志和商標共計3107件,查處侵犯世博會標志專有權案件1132件,核準亞運會標志和商標注冊2539件,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成功舉辦做出努力。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上海世博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進行了表彰。
國家版權局認真抓好世博會、亞運會專項保護工作。對世博會召開期間發生的侵犯世博會相關作品著作權案件及時采取緊急執法措施。上海市版權局聯合市相關部門成立“世博會參展者知識產權服務中心”,為參展者作品登記提供綠色通道,依法維護世博會有關作品的合法權益。在世博會打擊盜版音像制品專項行動中,以上海、江蘇、浙江、北京、廣東為重點,各地版權執法部門共取締非法攤點2933個,收繳盜版音像制品494萬張,立案查處音像盜版案件370余起,依法處理了北京東方新感覺音像出版社、學苑音像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等企業的違法行為。廣州亞運會版權保護工作借鑒世博會版權保護成功經驗,建立珠三角聯動機制,為亞運會的成功順利舉辦提供了有效保證。
為加強世博會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力度,海關總署先后5次核準58項世博會知識產權海關備案。上海海關專門成立世博會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重點開展保護工作。世博會期間,全國海關共查扣各類侵權貨物15397批,查獲侵權貨物9400余萬件,涉案貨物價值1.84億元人民幣。
公安部從構筑平安世博、維護國家形象的大局出發,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上海世博會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各地積極行動,強化落實,及時偵破了宋慶民等人制售假冒世博會門票、特許商品案、等一批涉及世博知識產權的大要案件。據統計,上海世博會期間,各地共破獲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58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06名,繳獲各類假冒盜版商品1260余萬件,涉案總價值達13.7億元,為舉辦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秩序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充分發揮能動司法作用,積極主動地為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提供知識產權司法保障。專門赴上海就世博會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問題進行調研,指導相關法院妥善審理相關案件。在世博會和亞運會期間,審理了一大批知識產權案件,有力打擊了知識產權侵權和犯罪行為。
最高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保障了世博會的順利舉辦,全國檢察系統共有90個先進集體和個人獲得表彰。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還會同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聯合下發了加強廣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的通知,加強對廣東等地辦理亞運會知識產權案件的指導,確保了亞運會的順利舉辦。
六、宣傳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各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大量宣傳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不斷優化。
國家知識產權局精心組織了2010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聯合中宣部等25個部(委)成立宣傳周活動組委會,通過舉行啟動儀式,召開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創造·保護·發展”為主題的知識產權宣傳普及。通過音視頻、網絡等多種媒體報道28萬余條,全國各地共舉辦了500余項宣傳活動,參與人數達上千萬,取得了較好宣傳效果和社會反響。
圍繞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兩周年、第四屆中國專利周、第十二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全國專利事業發展戰略(2011-2020年)發布、全國外商機構保護知識產權座談會、知識產權與城市發展市長論壇等專項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開展了專題宣傳。全年共召開新聞發布會9次,播報新聞報道2500余篇,網絡媒體刊登或轉載的有關報道上萬條,有效提高了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的關注度。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以商標審查以及打擊商標侵權假冒工作為重點,大力開展宣傳活動,擴大影響力。12月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徹底解決商標審查及評審積壓問題有關情況和全國工商系統積極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進展情況,國內外反響良好。中央電視臺12月9日《新聞聯播》報道了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居世界首位的消息。《人民日報》12月10日在要聞版對我國商標工作成就進行了報道。
4.26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期間,公布《中國商標戰略年度發展報告》,發布了“商標侵權假冒典型案例”,在《中國工商報》推出“4·26商標權保護特刊”。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與中國日報社共同主辦為期半年的“中國商標成就”宣傳報道活動,在《中國日報》持續刊登“中國商標成就特刊”,并在中國日報網開設“中國商標成就專欄”,廣泛宣傳我國商標事業取得的成就;編輯出版《中國新聞.兩會特刊》地理標志專輯,在《當代中國》開設“中國地理標志巡禮”專題欄目,指導《中國特產報》開設“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專刊”,成功舉辦兩屆“全國中學生商標知識競賽、地理標志征文活動”,啟動拍攝《中國地理標志》專題片;繼續做好中國商標網的改版工作及內容更新維護,中國商標網2010年點擊量達到24.5億次。
國家版權局舉行了視頻版權保護“百城聯動——正版共贏計劃”啟動儀式;啟動“綠書簽行動2010——拒絕盜版,從我做起”版權保護系列宣傳活動;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宣傳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評為“優秀版權示范點”的南通家紡經驗,合作開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中國)”評選表彰活動;相繼在青島市和萊西市舉辦“全國青少年版權保護讀書活動暨版權保護知識競賽”頒獎典禮;在第17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第62屆法蘭克福書展期間繼續設立中國版權服務站,編輯印制中英文版《中國版權服務指南手冊》、舉辦英文版“中國版權概況”專場視頻播放會;與中國人民大學開展《著作權法》誕生百年暨新中國《著作權法》頒布二十周年論壇及出版中外版權文集活動。
文化部要求各地配合“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及宣傳周,組織保護知識產權法制宣傳活動,統一開展侵權盜版出版物銷毀活動,提高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農業部編寫出版了《農業知識產權》,完成了《植物新品種保護教程》,推進農業知識產權走進大學課堂。組織省級農業部門發放10萬份《致農民朋友公開信》和《致種子生產、經營戶公開信》,提高廣大農民對品種權的認知度。
林業局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期間開展了林業知識產權系列宣傳活動,舉行了林業植物新品種數據庫運行啟動儀式,對第一批26家林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進行了授牌,擴大林業知識產權保護社會影響。
海關總署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通過發布《中國海關2009年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評選“2009年中國海關保護知識產權十佳案例”,舉辦海關總署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對話會等方式,結合關區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工作。
全國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累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77次,印發宣傳資料64萬份,向媒體提供稿件、發布預警信息256條。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將宣傳活動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擴展了宣傳形式,創新了宣傳內容,贏得了社會廣泛關注。積極辦好“中國知識產權裁判文書網”和最高人民法院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子網站,該兩個網站成為人民法院司法保護知識產權成果的權威信息發布平臺。最高人民法院始終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審判的公開與透明,2010年首次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09年)》白皮書(中英文);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年度報告(2009)》,總結出典型案例裁判文書中已經明確的44個典型法律適用問題,以年度報告的形式向社會集中公布;發布2009年度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10大案件和50個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通過《檢察日報》、正義網及其他媒體,及時宣傳檢察機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例等。《檢察日報》先后刊登多篇文章,介紹檢察機關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情況以及在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方面發揮的作用。“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檢察日報》開設了“檢察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專欄,大力宣傳檢察機關批捕、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情況和成果。
七、教育培訓
2010年,知識產權教育培訓工作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
國家知識產權局制定并發布了《知識產權人才“十二五”規劃》。召開全國知識產權培訓工作會議和交流會,對全國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工作進行總結交流;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管理辦法》(試行),2010年,共批復成立了安徽、山東、湖北、上海、廣東、江蘇、重慶、陜西8家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并在湖南長沙組織召開了首次國家知識產權培訓基地研討班;構建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庫、國家知識產權百名高層次人才庫和省級知識產權人才庫組成的國家知識產權人才庫,統籌規劃人才的使用和管理,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專家咨詢委員會;選派“百千萬知識產權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培養人選參加高層次人才法律和管理國內外培訓班。
全國知識產權系統強化了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工作的規劃、組織和協調職能,形成了分級別、分層次、分類別的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工作的良好格局。
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舉辦培訓班101期,培訓3.8萬人。國際培訓班21個,增長16%,占全年培訓班20%以上。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臺分站新增4個,達到14個,增加40%。同時,涉外培訓和教研工作繼續深入,組織實施了卡多佐法學院來訪團等10個國際培訓項目,累計培訓了124名外國審查員。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通過培訓,全面提升商標戰略組織實施工作水平。在廣州市舉辦第二期商標戰略暨亞運會標志保護培訓班,培訓各級干部200余人,進一步提高全系統組織實施商標戰略的能力和水平,全力保障廣州亞運會的順利舉辦。
國家版權局舉辦了兩期“版權相關熱點問題媒體研討班”、“版權工作專題研修班”及兩期“版權經理人、代理人培訓班”,分別對主要媒體、全國省會和中心城市版權局主管副局長及全國版權經理人、代理人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舉辦主題為“數字環境下的版權與貿易”的2010BIBF北京國際版權貿易研討班(第十屆),推動數字環境下的版權貿易發展;在云南、新疆、北京舉辦了三期版權執法培訓班,對基層版權、公安執法人員450余人進行了集中培訓,有效提高了基層執法水平。
文化部面向行業內部,舉辦了互聯網文化經營單位負責人培訓班,以法制宣傳教育為重點,提高經營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面向系統內部,大力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培訓工作,制定了《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培訓規劃(2011-2015年)》,以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為目標,創新培訓形式,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文化市場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整合地方培訓資源,舉辦了9期專題培訓班和3期網絡文化市場執法案例分析會,重點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行專題培訓。
農業部舉辦8期農產品地理標志核查員培訓班,新注冊核查員899人;組織了全國農業生物技術知識產權培訓班、品種權代理人培訓班等15個,培訓人員近950人次。培訓活動有力引導了農業企事業單位建立健全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各類農業機構向境外申請知識產權保護、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服務。
林業局舉辦了林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培訓班,就《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情況、林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現狀等內容對26家林業企事業試點單位的相關同志進行了培訓;召開了油茶知識產權保護與管理座談會,來自14個油茶種植省(區、市)林業廳(局)、林科院相關領導、負責同志以及從事油茶研究的專家參加了會議。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多種方式,切實加強知識產權法官隊伍建設,促進了知識產權司法能力的提高。舉辦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實務培訓班,培訓知識產權法官200余人;先后舉辦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座談會、商標授權確權案件法律適用研討會等司法業務會議,研討前沿問題,交流司法經驗,促進共同提高;部分法院特別是案件壓力較大的法院選拔了一批具有理工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員從事知識產權審判,擴大了法官隊伍,增強了審判力量。
最高人民檢察院加大對各地檢察官的培訓工作力度,舉辦了兩期“知識產權培訓班暨‘網上銜接,信息共享’經驗推廣會”,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分別圍繞知識產權制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等專題,結合案例進行了交流探討。
八、國際合作
2010年,中國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合作層級進一步提高,合作方式更為多樣,合作內容更為具體,合作力度更為深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
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涉外知識產權統籌協調職能,深度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展議程、專利合作條約改革等議題的磋商與談判。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商貿聯委會、中歐經貿高層對話等會議及雙邊自貿區談判涉及知識產權的議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開展了一系列商標領域多邊及雙邊交流合作項目,共處理外事收發文295件,安排接待或參與接待來訪團組42個,派遣出國28個團組35人次。多次派員參加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的多邊會議和中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中國-瑞士等雙邊會議或談判;加強了與美國、歐盟、英國、日本、朝鮮、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商標主管機關的交流合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進一步加強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美方共同舉辦了中美日歐商標申請中的新問題研討會,派員參加了赴美國自動化考察;開展了中歐知識產權保護二期項目下的進一步合作、參加了中歐地理標志協議第一次會議、第六次中歐知識產權對話;參加了第二次中日知識產權工作組會議、中日仿冒技術層工作組會議、中日懇談會議等;與法國工業產權局、英國知識產權局共同舉辦的研討會,交流了商標體系、制度及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積極組團或派人參加其他單位團組,先后赴德國、羅馬尼亞、日本、捷克、歐盟等國家考察宣講;在上海世博會上被授予“西班牙品牌在中國的友好使者”稱號。
2010年,國家版權局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國際重大版權問題的磋商和版權新條約的制定,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京共同舉辦第四屆國際版權論壇以及全球原創金曲演唱會暨版權金獎(中國)頒獎典禮;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南通示范點調研項目成果全球發布會及報告首發式,并積極推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華繼續設立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著重做好中美、中英、中歐、中日、中韓等重要雙邊關系的溝通磋商工作,積極拓展其他雙邊關系,營造良好的對外知識產權環境。與英國知識產權局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和英國知識產權局版權戰略合作協議》;與日本文化廳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與日本國文化廳版權戰略合作備忘錄》(部長級);積極參與中澳、中哥自由貿易區談判及中俄經貿分委會知識產權工作組會議準備工作。
農業部積極做好東亞植物新品種保護論壇秘書處工作,組織召開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民權益國際研討會,研究平衡資源提供者、育種者、生產者和經營者利益的辦法;積極參與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活動;加強中荷、中德、中日植物新品種保護雙邊合作,實施“中國-歐盟農產品地理標志合作項目”,參與中歐、中瑞知識產權工作組有關會議。
林業局認真履行《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積極派員參加《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理事會會議,承擔3項國際測試指南編制工作;積極推動東亞植物新品種保護論壇工作,參與舉辦東亞植物新品種保護與農民權利研討會;參加在韓國舉辦的論壇第三次會議,加強中荷植物新品種保護合作,認真組織實施合作項目。
中國海關繼續保持與美、日、韓等國海關在已簽署文件框架下開展的執法合作,并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國家、地區海關的合作。2010年11月與俄羅斯海關總署簽訂《中俄海關關于加強知識產權邊境執法合作的備忘錄》,2010年12月與歐盟海關簽訂《<中歐海關知識產權合作行動計劃>延期文件》。
公安部積極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國際執法合作。與來華訪問的美國司法部部長舉行會談,就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進行富有成效的交流;通過與美國土安全部移民海關執法局共同簽訂《合作意向書》,深入推進中美執法合作渠道;會同有關國家聯合偵辦跨國制售假煙案,開展打擊制售假藥“風暴”聯合執法行動,并積極赴外參加國際執法會議等執法交流活動,多次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論壇上闡明中國政府和公安機關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堅定立場和態度。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注重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升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影響力。積極派員參加中歐知識產權工作組、中歐知識產權二期合作項目,中瑞、中巴、中日知識產權工作組、中美商貿聯委會等會議。最高人民法院組織法官代表團赴歐美有關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檢察官代表團赴歐洲有關國家,考察并交流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