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決定性基礎的一年。在這繼往開來的一年里,堅定不移地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堅強有力地保護知識產權既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形勢賦予我們的新責任。全國公安機關將繼續按照《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簡稱《綱要》)的總體部署,以開展專項打擊行動為先導,以推進機制建設和夯實基礎工作為抓手,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為目標,積極開創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工作新局面,有力助推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縱深推進專項打擊。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自2010年11月始,全國公安機關開展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亮劍”專項行動,截至今年4月,全國共破案8585起,案值68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4000名,搗毀窩點5166個,打掉團伙2011個,五個月的戰果已超過前兩年的總和,違法犯罪分子受到有力震懾。根據國務院調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時間的部署和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需要,公安部決定將“亮劍”行動延長至今年年底。全國公安機關將積極采取措施,將 “亮劍”行動推向縱深,一是以民意為導向,組織開展打擊制售假農資、假藥、假酒假食品、假名牌四大戰役。從現在起,各地公安機關將集中最優勢的警力,對該四類犯罪發起強大的打擊攻勢。二是以“打大、打多、打深”為目標,實施合成、靠前、準確、深度、延伸打擊,徹底摧毀產業鏈條,堅決打垮犯罪網絡,保持對制售假冒偽劣犯罪活動持續、猛烈、不間斷的打擊態勢。三是加大重點案件督辦力度。“亮劍”行動以來,公安部已對187起案值巨大、影響惡劣、危害嚴重的大要案件實施重點督辦,并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基礎上,公安部將繼續加大案件督辦工作力度,確保不法分子受到法律的嚴懲。
積極推進機制建設。《綱要》頒布以來,公安部繼續推進與工商、版權、專利、海關等部門的銜接配合機制建設,著力提升協作效能。三年來,各行政執法部門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840起,每年占公安機關受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總數的比例都在20%以上,協作配合機制的優勢日漸彰顯。2011年,公安部將重點在建立健全重點案件聯合督辦機制和法律政策研究解決機制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探索建立“信息共享、適時介入、聯合行動、優勢互補”的合作新機制,提升打擊和預防犯罪的合力。同時,公安部將加大對各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意見》的督導工作力度,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繼續開展“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專項監督行動”,推進銜接配合工作的機制化、規范化。
著力強化基礎工作。公安部將夯實基礎工作作為貫徹和推進《綱要》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積極采取措施加以強化。在法制建設上,今年1月,公安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系統解決了案件管轄、性質認定等長期困擾執法實踐的難題,各地對此反響熱烈。公安部現正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起草配套的執法指導手冊,以便各地理解和適用。在能力建設上,在加強相關法律和偵查業務培訓的同時,公安部積極鼓勵各地針對知識產權犯罪形勢、規律和特點開展深入調研,提煉創新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技戰法,提升主動發現犯罪和深度打擊犯罪的能力,逐步實現從“現場查抄”到“深挖偵查”的轉變。
積極開展宣傳發動。按照《綱要》的整體要求,公安部不斷創新宣傳手段和方法,確保宣傳觸角向社會全方位、多領域、各階層延伸。一是結合“大走訪”開門評警活動,深入企業、市場、社區、群眾進行宣傳發動。主動開展走訪、召開座談會、組織集中宣傳等活動,幫助公眾完善防范措施,提高識假辨假能力。公安部決定于今年“5.15”打擊和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當天,集中開展一次全國范圍的假冒偽劣商品集中銷毀活動,揭露犯罪伎倆,震懾違法犯罪。二是依托手機短信便捷提醒、廣播電臺密集播報、電視節目廣泛宣傳、主流網絡“給力”直播、新聞發布會權威發布等形式,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度和密度。三是大力發動社會群眾舉報,以此提升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關注,形成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和抵制假冒偽劣商品的濃厚氛圍。(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局長 高峰)
